日期:[2022年09月23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

秋分养生以“润”为主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古人以秋分为“秋之半”,故而得名。9月23日,我们迎来了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
  秋分当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地面受太阳辐射减少,气温快速下降。尽管气温下降,天气逐渐变凉,但是气候依然干燥。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所以此时节养生应以“润”为主。

秋天为什么要养肺
  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在这四种器官中,肺是最“娇嫩”的存在,秋天最容易对肺造成伤害。
  秋病从肺起。秋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敛藏之势,收藏阴气,使精气内聚,以滋养五脏,应防止劳伤太过,以免阴气外泄。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的秋季,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所以外感燥邪多从肌肤、口鼻而入,其病常从肺开始。
  秋咳更伤肺。秋天容易“秋燥”,秋燥易伤肺,容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等症。咳嗽是一个症状,常因外感寒、热、燥邪所致。短时间外感咳嗽,不一定伤肺,但久咳必伤及肺。因此,秋令时节应注意滋养肺脏,防止秋燥伤肺,使肺气清,呼吸平和,把握好养收之道。
  悲秋易伤肺。秋风、秋雨、落叶、凄凉,秋天常给人一股肃杀之气,尤其是天气突变时,令人生愁。不良情绪的刺激,容易影响身心健康,特别是对肺的影响和伤害是很大的。
  因此,秋天养肺是重点。

A 饮食
多酸少辛忌苦
  一场秋雨一场寒。按照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秋属金,主肺,肺合鼻、皮毛。秋分后,气温骤降,气候干燥,秋天凉燥之气又最易侵犯口鼻、皮毛而首先伤肺,引起口唇干燥、干咳甚至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及皮肤干燥、秋季腹泻等问题。
  秋季的饮食养生原则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甘、淡、酸、滋润的食物进食,减少食用辛辣及苦味食物。
  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之侵入。所以要少吃一些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此外,苦性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令饮食应忌苦。
  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秋分时节最重要的当数充足补水。这个补水应该是全方位的,既有正常的喝水,也有皮肤的保湿,总之从头到脚,尽量让身体感觉润泽舒服。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秋分也是吃蟹时节,是蟹肉最肥美、也最滋补的时候。螃蟹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好几倍,而且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但是螃蟹性寒,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较高胆固醇,对于孕妇、脾胃虚寒、患有心血管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症,及过敏体质的人应禁食或少食。
■美食推荐
  1.山药百合大枣粥
  材料:山药90g、百合40g、大枣15枚、薏仁30g及大米适量。
  做法:将百合、山药、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两次服用。
  功效:滋阴养胃、清热润燥。
  2.银耳百合莲子汤
  材料:莲子40g、百合10g、银耳10g、枸杞20g、木瓜60g、冰糖10g。
  做法:莲子、百合、银耳、枸杞用温水浸泡60分钟。然后放入砂锅,加入清水,开锅后小火煲60分钟。再放入木瓜、冰糖,冰糖融化后关火。
  功效:银耳具有补脾开胃、养阴清热、润燥之功。莲子养心安神明目,有补中养神、清心醒脾之功效。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3.清补瘦肉汤
  材料:瘦肉250g、生熟薏米10g、莲子5g、百合5g、淮生10g、玉竹5g、芡实5g。
  做法:把瘦肉放入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把适量的清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个小时,汤成用盐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清甜滋补、去湿开胃、袪痰健肺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秋季养生的合时汤水。
B
起居
夜深寒气重要早睡早起
  秋分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熬夜会让肺气不能随着夜晚到来而收敛,晚起赖床则会让肺气无法顺利宣发,都是伤害肺脏气机的不合适行为。而早睡早起可让肺气顺利收敛和宣发,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腰腿疼痛埋下隐患。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添衣不要过多过快,以使人体有抗御寒冷的能力,所谓“春捂秋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儿童和老年人体质较弱,不同于青壮年人,对冷的敏感性较高,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减,早、晚
  应多穿些衣服,避免受凉感
  冒。
  秋分过后,穿衣要保证“三暖”。
  第一暖是“肚子暖”。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此外,小孩由于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全,如果着凉很容易导致脾胃虚弱,甚至肚子疼,极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第二暖是“手脚暖”。此时节特别要注意脚部保暖,不要光脚穿凉鞋,这样很容易着凉引起肠胃不适,甚至由此招来感冒。此外,晚上用热水泡一会儿脚也很不错。
  第三暖是“背部暖”。背部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但背部不可过暖,否则容易出汗,更容易因背湿着凉感冒。
C
情志
多走走赶走抑郁惆怅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黄帝内经》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秋分养生,宜动不宜静,动起来才能帮助气血收养。对中老年人来说,应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
D
运动
以轻松平缓项目为主
  秋高气爽,是个锻炼的好季节。秋令时节,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调养肺气,还可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由于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可以学习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从身体内部改善体质。如果实在没时间,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钟,也大有裨益。但必须注意“三防”—— 防受凉感冒、防运动损伤、防运动过度。要把持“不挨冻,不出汗”的度。
  此外,秋天进行深呼吸也有助于调养肺气。可以每天在睡前或晨起,平躺在床上,行腹式呼吸法,深呼吸,鼓起小肚子,停顿几秒钟后,再把气从鼻孔里面呼出去,小肚子收缩,反复做20—30次。
记者 丁婷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