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9月09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9]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

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之路

  多年来,赛鼎工程有限公司(简称“赛鼎公司”)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聚焦主业实业,着力发展建筑工程(化学工程、基础设施)、环保工程和相关工程及工艺技术研发、勘察、设计及服务,积极发展实业(包括信息化工程),走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通过不断优化经营布局、助推转型升级、狠抓精细化管理、推进技术创新、全面加强党建,致力于成为研发、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荣获我省首个中国专利银奖
  日前,赛鼎公司的“碎煤加压气化合成气经甲醇合成汽油、联产液化天然气和用于焦油深加工的综合利用工艺”专利荣获中国专利银奖,这是我省获得的最高级别的专利奖项。“本次国家专利奖申报,从材料准备再到专利奖答辩,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仅申报过程就历时半年之久。奖项的获得对于推动高新技术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进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主导技术具有非凡的意义。”赛鼎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直以来,赛鼎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发挥知识产权(专利、著作权、商标)的导向作用,优化公司知识产权布局,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的实施运用,打造公司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多方面优势,有效提升了公司市场控制力和核心竞争力。“赛鼎公司将以此次荣获中国专利银奖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强化专利战略布局研究,继续进行技术升级,构筑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专利组合,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产业化、产业标准化的良性循环。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产权化,提升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率。”赛鼎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强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8月的印尼,高温酷暑,热浪灼人,现场技术人员战高温、斗酷暑,顶住了一次又一次“烤验”,一天工作之后,衣服从里到外全都湿透了。为保障项目节点,并尽量避免高温天气对工作的影响,公司技术人员每天凌晨4时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赛鼎人用专业技术和使命担当倾力奉献“一带一路”,忠诚践行国家战略。
  据介绍,赛鼎公司强化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组建了自己的人才队伍。同时,按照市场化原则,大力引进央企、国企、民企的优秀经营管理、技术人员,充实到关键的经营管理岗位,实现由技术创新管理团队到技术创新实施团队的转变,全面提升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赛鼎公司不仅持续在已有优势的传统化工、煤化工行业上深耕细作,还努力在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业务领域上实现突破。赛鼎人最引以为傲的是,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等方式形成了一批特色技术,特别是在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硝酸硝铵、TDI等煤化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领域具有专业特长及技术优势,这也成为公司勇闯市场的“杀手锏”。

自主研发突破重大关键技术
  近日,赛鼎公司“日产千吨级双加压法硝酸技术”获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授予的2021年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技术成果经专家鉴定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它的推广和应用大大提升了硝酸工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2021年12月7日,以赛鼎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的“赛鼎炉”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技术为核心的“伊犁新天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荣获“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赛鼎公司加强自主研发,突破了一批现代化工领域重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了科技支撑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还开发、完善了一批具有本公司特色、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工程技术。
  近年来,公司向多元化经营发展,开展技术创新,形成了一大批自有的专利及专有技术,如“CO2及O2气化焦炭制备高纯度CO成套技术”“双加压法450吨/日硝酸生产用高效氨氧化炉—废热锅炉”“碎煤加压气化技术”“焦炉煤气制甲醇”“TDI自有技术”“低温甲醇洗工艺技术”等,在同时期行业内达到技术领先水平。

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创新路
  赛鼎公司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之路,目前,已与山西煤化所、天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享科技资源。
  据了解,赛鼎公司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开发了MTA、MTG技术,对其工艺技术的关键参数进行研究,并开发出了工艺软件包,成功建设了3500吨/年MTG工业化示范装置。截至目前,10万吨/年MTG、20万吨/年MTG工业化装置也已成功建成并产出合格汽油,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
  赛鼎公司还与大连理工大学、大庆油田开展能源合作,共同开发油页岩固体热载体热裂解成套技术工艺包,目前该技术的工程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试车。公司与天津大学签订TDI生产自有技术的研发合作合同,进行TDI精馏系统及工艺技术,光气化及其设备技术开发,TDI生产全流程计算与模拟等。开发工作共申报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截至目前已授权12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赛鼎公司将努力把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中国的煤化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张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