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9月0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1]

汲取英雄之力 矢志接续奋斗

  □王建明
  工作中的压力被认为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压力来源之一。对于上班族而言,身处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担心失业、缺少归属感、与亲友疏于联系、对工作前景表示忧虑以及自尊心经常受挫等,是产生压力的几个主要因素。
  那么,人们究竟应该采取哪种态度或方式来应对压力呢?富兰克林说:“听凭环境的控制,屈从于命运的支配,只是禽兽草木而已。”王尔德说:“我们不可受环境的支配,应该去支配环境;不可接受命运的局限,应该去创造命运。”
  1950年12月的一个雪夜,在朝鲜长津湖以南某高地,一位英勇的战士苏醒过来了。他是被手榴弹炸伤的,弹片从左脸切入,从左眼穿出,在昏死过去的时候,又被冲上高地的美国兵刺破腹部,肠子流出体外。苏醒后,他唯一的念头是不能当俘虏。他爬到北面的高坡,跌下去,顺坡滚下去几十米,又昏死过去。醒了,把头拱进雪里,大口大口地啃雪,肚子不再火烧火燎。单薄的军裤被撕裂至膝盖,鞋与脚冻在一起,彻骨的严寒麻木了伤痛。他时昏时醒,当爬到一条河边时,他再也爬不动了。不知过了多久,两个侦察兵发现了他。他们凿冰取水,替这名战士洗掉沾到肠子上的东西,把肠子塞回腹中,做了简单的包扎处理,然后把他背到一个可能获救的地方,留下一点炒面和一件军大衣,走了。一天两夜之后,朝鲜老乡发现了他,把他背回家中,放在热炕上。一冻一化,他的手和脚算是废了。十几天之后,他被送进长春军医大学医院。在长达93天的昏迷中,他接受了47次手术,双手双脚被截掉。然而,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人的名字叫朱彦夫,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人。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又经历了很多的磨难、绝望与希望、轻生与求生、颓废与崛起。1958年,朱彦夫已能生活自理,而且结了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人生活得很快乐。但他不想碌碌无为地过一辈子,于是他用自己的伤残补贴买回了上百册书,办了个家庭图书室。他的家一天比一天热闹,不久,他被选为张家泉村支部书记。走马上任后,他干了几件大事:一是治山造林,发展果树,建成了桑园、胡椒园、苹果园;二是修田造地;三是修渠引水;四是架电线。任职25年,他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克服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带领张家泉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退职后,没上过一天学的他又冒出了写书的想法,想把自己40年来的经历都写出来。他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写就是7年。起初,他用嘴咬着笔写,由于眼睛距离纸太近,时间不长就头晕。后来他尝试用断臂写字,开始时写出的字大如拳头,渐渐地小如铜钱,最后才缩进小格子里,那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1996年,他的著作《血蚯》大功告成。8月,《血蚯》更名为《极限人生》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这本书记录了一个特等伤残军人走向自立、自强的奋斗历程。这是一个没有手、没有脚、没有上过一天学的人自己写的传记。
  通过朱彦夫的亲身经历我们知道,当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都应该为拯救自己的生命而努力!故事中的朱彦夫正是这样,他拥有狼一般的血性,强大的求生本能使他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挥了自己的生命价值,给身边的人们以极大的影响。
  职场中的我们并不会遭受如此血腥的生命威胁,但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与波折却一直存在。我们应该像朱彦夫一样,调动自己身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逆转不利局面,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路。
  常言道“化压力为动力”,适度的压力能使人处于应激状态,神经兴奋。每个人都应该以更加努力的姿态、更高的热情完成工作。消极地逃避对压力的缓解和问题的解决毫无用处,而且在压力面前越是消极,压力就会对你更加残酷。正如大文豪高尔基所说:“当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就是一种快乐;当工作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就变成了苦役。”当人们有了欲望或出现紧迫感的时候,压力就会随之而来。但是,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压力,压力就能够转化为动力,从而使人们获得成功。同样,如果没有压力,动力就无从产生,人们也终将一事无成。
  许多专家认为,在一个可以控制的环境中会感觉到较小的压力,而在一个难以控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会明显地感到压力增加。当我们对压力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并确定了压力产生的真正来源之后,就要想办法将其转化为动力,所有的消极思想和逃避心理在此时都应该全部抛弃。
  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在工作中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我们就不能消极地逃避压力。压力并非不可战胜,相反,压力还可以转化成为强大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我们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屯留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