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生产 保订单
山西建投潇河公司智能制造车间吹响“冲锋号”
走出去 用智能制造拓展海外市场
“快!快!快!准备装车发货啦。”随着对讲机里的声音落下,工作人员迅速赶到车间的发货现场,空中行车往来,地面沉着指挥,吊装、搬运……整个现场秩序井然。“这次发货的是为印度尼西亚旭阳伟山新能源项目生产的钢构件,这也是公司产品首次出口印尼。”现场工作人员说道。
印尼旭阳伟山新能源项目位于印尼中苏拉威西岛青山工业园区,园区占地3200公顷,是“一带一路”示范合作项目。其中,旭阳伟山新能源(印尼)有限公司480万吨/年焦化项目中输煤通廊、机焦侧操作台、焦处理系统总用钢量约3200吨,类型为H型钢梁、钢支撑、十字柱,均由山西建投潇河公司智能制造车间焊接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加工制作。
为确保产品顺利交付,该公司充分利用智能制造车间的BIM集成制造管理系统、MES系统、SCADA系统、ERP系统、工业大数据分析等“工业4.0”先进模块,在下料、装配、焊接等关键工序引入机器人工作站等智能化设备,对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实行智能化控制,严把质量关。在发货过程中,该公司又委派专业发运人员前往烟台港接货,确保构件第一时间发往印尼。
作为专业从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企业,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海外钢结构市场探索,俄罗斯、新加坡、印尼、贝宁等国的外宾曾多次到访洽谈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力。
促生产 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产品支撑
走进该公司智能制造车间,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焊光闪耀之下,二氧化碳机器人自动打底焊。钢板加工中心、数控火焰切割机正在紧张有序作业……“山西建投商务中心西塔楼项目钢结构总量约1.5万余吨,已累计完成1万余吨,预计9月完成钢结构制作。国投体育运动中心项目生产总量2000余吨,预计8月完成制作。无尾玻璃产业园建设项目,预计8月完成全部制作任务。园区(一期)三标段工程EPC总承包,总用钢量约2500吨,7月完成全部制作任务……”在该公司制造事业部部长杨谦的工作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每一个重点项目的生产供应节点。“目前,潇河新城、综改区无尾钢化真空玻璃厂、国投体育中心、蒙苏隆基产业园、济南轨道交通工程、太忻双碳产业科技园、山西建投商务中心西塔楼等15个项目共计46000余吨钢结构正在紧张制作中。”他介绍,为保证产品如期交付,所有岗位人员加班加点,赶工期,促进度。
在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该公司的业务代表、施工人员也在与烈日较量,与高温抗衡,紧张施工。
为保障高温天气下建筑工人的施工安全,公司工会通过持续开展“五送”慰问活动,陆续为各项目送去防晒服、西瓜、凉茶、绿豆、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用品,切实做好高温时节防暑降温工作。同时,紧紧围绕“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活动主题,层层动员、快速行动,全面吹响“安全生产月”活动集结号。通过落实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公司领导赴施工项目、生产车间开展安全生产带班检查,全面摸排安全生产管理情况;邀请行业专家,针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体系进行安全培训,组织职工观看《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警示片,开展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引导职工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聚活力 以互保联保激发团队力量
在任务实施中,面对工期紧张、制作工艺复杂的生产形势,公司上下聚合力、提效力、增动力,制造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该公司智能制造基地月产能持续破万吨。“目前车间担任管理的各工段调度员都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熟悉车间生产流程,逐渐积累起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年轻、有干劲,并兼具各工段管理者、师傅、指导员多个角色,综合能力十分全面。各工段也在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技术精良的业务能手和技术带头人。”杨谦说道。
为切实提高生产效率,该公司将自有职工与劳务人员穿插结合,分成若干工作小组。在日常工作时,自有职工将企业文化、质量要求、中心工作、成本管控等理念进行潜移默化的传达与分享,逐步强化外包劳务人员对公司经营理念的认识,在思想上做到与公司发展同频共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品质。按照“以老带新,师徒互助”原则,挑选作风优、品质好、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作为师傅,通过自主自愿、双向选择方式,结成师徒对子,实行一带一、一帮一、“带、管、教”等制度,由师傅从安全行为、技能实操、应急处置等方面对加速对新人的培养。同时,采取班组强行互保联保结对形式,从班组长到岗位职工,人人互保联保安全结对,在工作中既能讲解安全知识,又能时刻提醒职工按章操作,拒绝三违,进一步提升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超前意识和主动意识。切实将AES步步检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产品零缺陷。
自投产以来,公司就致力于用智能制造实现建筑工业化,将传统建筑业与智能制造业深度融合,“目前,公司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这一荣誉将鼓舞我们不断加速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努力擦亮我省智能制造名片。”杨谦说道。
记者 乔建彬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