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6月29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5]
利于耕作却不堪侵蚀

我们脚下这片黄土地很“脆弱”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颗粒细腻、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6月26日,山西地质博物馆五层休闲区内,一场名为《黄土的前世今生》的科普讲座正在进行,十几名中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惊叹:“大自然真的太神奇了!”

■新闻背景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线下+线上系列活动宣传土地日
  本报讯(记者 杨晓艳)今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简称“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6月23日—29日,省自然资源厅紧紧围绕宣传主题,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
  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6月24日,山西地质博物馆门前,省自然资源厅机关工作人员将《自然资源知识100问》等宣传资料发放给前来参观的群众,并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土地日”宣传周期间,省自然资源厅在厅机关一层大厅举办主题书画作品展,同步展出主题宣传展板,大屏滚动播出活动宣传主题、宣传口号和主题宣传视频等内容,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山西地质博物馆还举办了“黄土的前世今生”科普讲座,同青少年一起探索黄土的奥秘。
  6月27日—29日,省自然资源厅机关工作人员赴晋城陵川王莽岭科普基地、长治太行大峡谷科普基地进行“土地日”主题科普宣传,结合当地实际,深入当地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及宣传品,广泛宣传“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理念,得到当地群众热烈响应。
  线下活动丰富多彩,线上活动也精彩纷呈。由省自然资源厅主办、山西地质博物馆承办的“全国土地日知识问答”线上有奖答题活动,于6月23日—25日开展,活动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100名,三等奖600名,答对60分(满分100)即可参与抽奖。
  6月24日,太原市民韩永宁打开山西地质博物馆公众号进入“全国土地日知识问答”线上有奖答题活动,开始挑战答题,“这些题,我有的知道,有的不确定,通过答题,增长了不少知识。”一轮答题结束,韩永宁获得了100分,点击抽奖,抽中了三等奖。“答题增长知识,还能拿礼品,可真是意外之喜啊。”
  同时,省自然资源厅还联合中北大学举办线上科普课堂《土地科技的现状及发展》《新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与启示》,围绕主题开展土地日科普宣传,吸引广大网友积极关注和参与。

1
——黄土细腻利于耕作,却也易被侵蚀
  “要形成那么大一片高原,那得需要多少黄土呀!”听到黄土高原是被风刮来的,15岁的黄子涵不禁感叹。
  的确,在地球上,黄土高原的存在是大自然的奇迹,它是地球上黄土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不过,黄土高原上的土,并不全是黄土,只是厚厚的黄土层完全掩盖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工作人员介绍,不同地方的黄土厚度并不相同,除了少数石质山地外,黄土厚度在50—80米,最厚可达100多米。“黄土高原的面积为63.5万平方千米。想想看,那些细微粉末般的黄土,要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堆出50—80米,甚至100多米厚,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由于黄土是由风带来的,其颗粒十分细腻,粒径约0.005—0.05毫米,由黄土形成的土层多孔隙且质地均一,而且非常松软,用手搓,易成粉末,再加上富含矿物质养分,十分利于耕作。
  不过,黄土的这种特性,也使其容易遭受侵蚀。
  “黄土在干燥状态时十分坚硬,可一旦遇到水,就极易剥落和遭受侵蚀。在土层厚一些的地方,甚至会发生塌陷。”工作人员介绍。
  另外,在土质的自身重力、毛细管引力及胶结等综合作用下,黄土地区呈垂直节理发育,具有直立性。这种情况在黄土层中发育较为普遍。
  “节理就是黄土土体的破裂缝隙,垂直节理就是破裂缝隙是纵向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节理所带来的直立性,很容易使黄土在侧方位受到侵蚀。“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站得笔直的小孩,我们用手向下压其头部,是很难把他压倒的。但是轻轻从脚下横向使个绊子,就很容易把他绊倒。黄土的这种特性,使得长坡地方的黄土遇到较为强烈的横向水流的冲蚀,就很容易垮塌。”
  黄土的这些特性,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夏季雨水集中且多为暴雨,植被覆盖率低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影响,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下,黄土高原上大量宝贵的土壤被破坏,这对农业生产来说,是一大损失。
  水土流失不仅侵蚀破坏土壤耕作层被,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而且搬运走的泥沙还会淤塞河流、水库等,降低水利工程效益,威胁下游河道安全,甚至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因此,治理水土流失,对于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