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6月23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0]

天气酷热 血压“善变”后果很严重

  本期专家
  山西白求恩医院 山西医学科学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主任医师 程晋芳
  近段时间,高温“常驻”,“烤”验指数上升。
  高温时节,人体大量出汗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等高发。
  医生提醒,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一定不要坚持不开空调,长期待在闷热封闭的空间里。此外,高温会导致人体血管舒张,从而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此时,如果高血压患者自行停药、减药,后果很严重。
A
头晕乏力竟是低血压导致
  半年多前,50岁的李峰 (化名)被确诊患有冠心病。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后,李峰遵照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及预防血管阻塞的药物。
  可是术后,李峰从不监测血压,更不用说依据血压调整降压药。
  几天前,高温来袭,李峰下午遛弯回家后非常口渴,就喝了一些冷饮。1小时后,李峰腹痛难忍,出现腹泻症状,次日清晨出现乏力头晕等不适,赶紧到医院就诊。
  医生发现,李峰的精神状态很差。
  经过测量血压,李峰的收缩压仅70mmHg,舒张压仅40mmHg,属于脱水引起的低血压。
  医生建议适量补充液体缓解症状。李峰认为病情不严重,坚持回家。因此,医生叮嘱他,清淡饮食,切勿再吃生冷刺激性食物,饮用淡盐水,暂停服用降压药。
  李峰听取医生建议,次日血压出现明显上升,症状大幅缓解。
  分析:血压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在炎热的夏季,体内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因此血压会有所降低。此外,夏季温度高,出汗多,水分丧失快,血容量低,也会导致血压降低。
医生提醒
  心血管病患者应主动及时饮水,避免身体出现脱水的情况。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及时根据情况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用量。
B
擅自停药致脑出血六旬老人不幸病故
  年过六旬的张梅(化名),患高血压已有多年。由于患病时间较久,她摸索出一条“经验”:每逢夏天,血压会自动降下来。因此,她每年到了5月初在不监测血压的情况下就自行停止服用降压药,之前也没出现过什么不适。
  去年5月,张梅和往年一样,把降压药都停掉了。临近暑假,她早早地购置好食材,为即将回来过暑假的孙子、外孙女准备了美味可口的食物。
  孩子们回家,张梅心情特别好。然而,一周之后,张梅突发脑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急救。不幸的是,虽然医生全力抢救,她还是撒手人寰。
  分析:夏季天气炎热,血管易扩张,增加血流量,血压会适量降低。并且,夏季人体的出汗量会明显增多,血管内的血液容量会减少,也会使血压下降。正因如此,一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自己血压正常了,便停服降压药。在此情况下,血压一旦反射性升高,就会引起脑出血的急性发作,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医生提醒
  夏季血压属于“降中多变”的类型。因此,夏季血压虽有所降低,但不能放松对血压的监测。此外,高血压患者是否可以调整药物或者暂停服药,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C
“拼命三郎”熬夜喝酒导致大面积心梗
  最近,医院接诊了不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一名29岁小伙因醉酒诱发猝死。回忆起此事,医生依然对逝去的年轻生命感到痛惜。
  这位小伙,因工作原因经常应酬。对家人而言,他就是早出晚归的“拼命三郎”。有一天深夜,他接待完客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妻子闻到丈夫满身酒气,又心疼又生气,便数落了几句。
  临睡前,妻子发现丈夫摁着胸口,脸色不对,于是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
  到了医院,小伙已神志不清。医生给他做了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大面积心肌梗死。虽经抢救,医护人员还是没能挽救小伙的生命。
  分析: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加速,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不良饮食习惯、经常熬夜、大量吸烟喝酒,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进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心肌梗死。
  此外,血压的波动也会诱发斑块破裂及心肌梗死。
医生提醒
  25岁以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年轻人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年轻,就过度透支身体。无论处在哪个年龄段,都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长期熬夜、醉酒。
■小知识
夏季高血压患者要警惕低血压
  如今,高血压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口高达2.5亿,也就意味着每10个成年人当中就有3个是高血压患者。
  从医学角度而言,最理想的血压是收缩压低于120mmHg,舒张压低于80mmHg。一般情况下,血压维持在130/85mmHg以下,就属于正常。
  如果血压为140/90mmHg,这个水平就偏高,但是,患者也不用着急服用降压药,可以先改变自己的生活和饮食方式。如果坚持一段时间未取得效果,患者就要考虑服用降压药了。
  血压与季节和气温变化密切相关。夏季天气炎热,人体血管尤其是外周血管舒张,再加上出汗增加体液流失,确实会导致血压轻度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疾病的痊愈。
  有研究显示,虽然在夏天时白天的收缩压(高压)平均能下降一些,但夜间血压有可能会比冬天还要高。
  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在夏季要警惕低血压,如果发现自己的血压有所降低,千万不能盲目减药或停药,而是密切监测自己早中晚的血压状况,请医生做进一步处置。
  为了防治血压过低而发生意外,高血压患者要牢记“三个半分钟”,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睁眼后平卧半分钟、床上坐半分钟、双腿下垂半分钟,最后再下床活动。
  此外,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一生都要服用药物。如果服药期间出现了低血压及其他相关疾病,比如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暂停服用药物。
■延伸阅读
要防身体中暑还要防“情绪中暑”
  连日来的高温天气让不少人都觉得心烦不已,看谁都“不顺眼”。如果一句话、一件小事都是你发脾气的导火索,那很有可能是你的情绪“中暑”了。
  人的情绪与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中暑”,又称“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指的是在夏季会莫名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比如情绪烦躁、爱发脾气、心情低落等。这种情况通常在早晨会好一些,下午和晚上变得比较糟糕。
  每年夏季,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人体就会处于易激怒状态,“情绪中暑”发生的比例就会明显上升。
  此外,“情绪中暑”还可能与夏季出汗多以及睡眠不足和食欲下降有关。这是因为,此时人体容易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令人产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情绪中暑”归根结底是因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如今,我们的生活太过安逸,比如天气太热,我们可以待在空调房间不出门,这种精致的生活也导致我们的身体挑战恶劣环境的能力在不断变差。
  虽然我们的身体挑战恶劣环境的能力在变差,但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强。当外界环境不利于人体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启动防御机制,比如出现嗜睡、心烦气躁、思维混乱等,其实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调节、自我保护。它是用这种方式提醒你,“我不舒服,需要关注一下”。
  远离“情绪中暑”,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烦意乱时可以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调整,也可以听一首舒缓情绪的音乐,或者找人倾诉。
  此外,应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情绪无法调节时也可以远离城市,到郊区寻一处清凉的地方“假装”度个假。
  这些方法只能缓解当下“情绪中暑”的一些症状,如果想彻底摆脱“情绪中暑”,还是要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及适应能力。
记者 梁耀华 丁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