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6月22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5]

走进巴黎孚日广场的“中国客厅”

——大文豪雨果的中国情结

  1811年,9岁的维克多·雨果随母亲去西班牙与在拿破仑军队中任职的父亲团聚。他在一个陈列廊里,看到两个巨大、精美的中国花瓶,内心被深深触动,开始对陌生的中国产生无尽的遐想。
  在两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记者走进位于巴黎孚日广场的雨果故居博物馆,拾阶而上,看到在位于三楼的大文豪雨果亲手设计的“中国客厅”里,摆满了中国瓷器、漆木家具、宫灯……客厅摆设营造出绚丽又独特的中式文化氛围。博物馆馆长热拉尔·奥迪内在“中国客厅”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1802年,雨果出生在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于1832年租下了孚日广场一套280平方米的公寓,一住就是16年。1902年,雨果百年诞辰之际,巴黎市政府将孚日广场的这个公寓改造成雨果故居博物馆。这一故居浓缩了雨果一生的传奇,在博物馆的三层,按照雨果在英吉利海峡根西岛流亡时为女友朱丽叶·德鲁埃设计布置的客厅,复原陈列了这个“中国客厅”。
  奥迪内告诉记者,他做了11年博物馆馆长,徜徉在这个客厅里,他时常会想到一个所有初访者都会有的疑问:从未去过中国的雨果为何如此钟情中国文化?
  他告诉记者,可以有太多的故事来解释。比如,雨果的二女儿阿黛尔在回忆录里记录了父亲9岁时与中国瓷器的第一次邂逅。再比如,1843年雨果去西班牙旅行时,给长女莱奥波丁写信说,他惊喜地发现西班牙有很多中国瓷器。
  奥迪内介绍说,“中国客厅”房间的装饰,体现了雨果和德鲁埃对中国文化
  共同的喜爱和欣赏。
  奥迪内说,中国读者认识雨
  果,一方面是由于他的著作《巴黎
  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另一方面是他那封著名的《致巴
  特勒上尉的信》。在1860年英、法
  联军攻入北京,抢掠圆明园珍贵
  物品并放火焚毁圆明园后,雨果
  于1861年给一个向他炫耀战功的
  法军上尉写信,怒斥了英法联军
  的暴行,也表达了他的思绪:“希
  腊有帕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
  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
  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谈到对未来的期待,奥迪内说,雨果故居博物馆近些年来与中国多次合作,在广州和上海都举办过关于雨果的展览。他希望继续和中国合作展览,推动法中两国对雨果的研究和交流。
新华社记者 唐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