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6月1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2]

父亲的压力,你知道吗?

  本期专家
  “心旅教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团体指导师 王晓丽

  6月19日是父亲节。落叶无痕,父爱无声。在我们的生命中,爸爸总是扮演着那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在社会上,爸爸们作为男人,是坚强、健壮的代名词。可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爸爸们要面对家庭、职场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问题我们却很少关注。
  在这个父亲节,不要再为选什么礼物而发愁,放下手中的工作,让我们好好陪陪他们吧!

A 初为人父
难以适应角色转换
  张真生完孩子后,老公被“请”出了卧室,婆婆搬了进来。不知从哪天起,老公的口头禅变成了“我妈呢,我妈呢”。
  “婆婆出去买菜,他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妈,你怎么还不回来?’‘妈,到哪了?快点回来’……语气越来越不耐烦,就像个没断奶的孩子。不仅如此,脾气也变得超级不好。让他干啥,他总是爱搭不理的,我每次都要在心里默念三遍,‘坐月子不能生气、不能生气、不能生气’……”张真说,生了孩子她还没抑郁,感觉自己的老公先抑郁了。
  初为人父,像张真老公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王晓丽说,妈妈们在孕期就已经和肚子里的孩子建立起了联结,而爸爸与孩子的联结是在孩子出生后才开始建立。这时,如果新手爸爸不能适应这个新身份,就容易“退化”成孩子,主要表现就是他们会随时随地“找妈妈”。
  在二人世界里,对丈夫来说,妻子的眼里只有他。可孩子的“突然”到来,丈夫的身份升级了,可待遇却下降了,就连睡觉的地盘也被霸占了,所以,心里会有明显的落差。
  此外,不仅妻子的眼里不再只有他,他的父母注意力也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这时,新手爸爸会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被家人冷落了。
  王晓丽说,新手爸爸“退化”成孩子这个现象,最容易出现于孩子出生后的3个月内。这是新手爸爸寻求关注的一种方式,不需要过多地干涉,等他和孩子的联结建立起来,适应了这个角色,他的“退化”行为就会消失。
  不过,随着孩子的长大,爸爸的另一种情绪也需要引起注意。记得曾有新闻报道,孩子上幼儿园后,有位爸爸一天都没有回家,就在幼儿园门口等孩子放学。
  王晓丽说,孩子上幼儿园,特别是女儿上幼儿园时,爸爸的分离焦虑有时候会比妈妈更明显。这与爸爸跟孩子3年来有较好的融合有关,也有的跟爸爸的原生家庭有关。

B 中年爸爸
焦虑状态最为突出
  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曾替她的丈夫做心理咨询,希望能让丈夫和年轻的时候一样,开心、快乐。
  原来,咨询前的一段时间,这位中年妇女的丈夫脾气异常暴躁,经常和孩子动手。父子俩的关系已经可以用“敌对”来形容了。因不想丈夫这样对待孩子,夫妻俩总是吵架,导致夫妻关系变得非常糟糕。
  中年妇女第二次来替丈夫做心理咨询时表示,丈夫的失眠情况很严重,可能与他曾有机会升职,最后却落选有关。
  因为她的丈夫不到场,心理咨询的效果微乎其微,所以,王晓丽只好建议她和丈夫去医院的精神卫生科做检查。
  对于中年爸爸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王晓丽直言,40岁左右是爸爸们焦虑症状最明显的一个年龄段。这个阶段,他们大多会出现焦躁不安、沉闷乏力的症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到中年,事业正处于上升期,高强度的工作会让他们的情绪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其次,男人过了40岁,因为激素的原因,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很多事情都开始变得力不从心;再次,爸爸们到了这个年龄,孩子大多进入了青春期,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也是令爸爸们头疼的一件事。
  亲子关系处理不好还会影响夫妻关系。王晓丽说,这个年龄段的夫妻很多都是因为孩子叛逆,在管理孩子方面出现分歧,最后导致离婚。这个年龄段的爸爸们真的是“内忧外患”,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焦虑。
  各种压力扑面而来,可爸爸们对压力的排解又远不如妈妈们。这是因为,爸爸们相对比较理智,不允许自己的情绪随便外泄,也不允许别人看到自己“无能”的一面。这也就导致了很多时候,妈妈们代替爸爸们去做心理咨询。
  在王晓丽看来,大多数爸爸对心理咨询很抵触,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不愿意相信心理咨询能改善他们的情况、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他们宁愿选择吸烟、喝酒等这些不健康的方式,来解决当下的压力。但这些方式治标不治本,真正的病因并没有排除。

C 老年爸爸
需要直面生离死别
  “这几天头不舒服,闷闷的”,陈春霞发现,公公越来越“老小孩”,稍微有点不舒服都要跟婆婆讲。
  6年前,婆婆来太原帮他们带孩子。为了让一家人生活更方便,陈春霞曾邀请公公一起来太原生活,可公公以“住在一起不方便”为由拒绝了。后来,不知道从哪年开始,公公有了胃疼的毛病,去各大医院检查却没有查出病因。
  陈春霞觉得,可能是公公一个人不好好吃饭导致的。为了让公公身体更健康,陈春霞和老公隔段时间就把公公接到太原住几个月。她发现,在太原的时候,公公胃疼的毛病消失了。
  对于陈春霞公公这种情况,王晓丽说,其实老人是通过胃疼来表达他的孤独。我们的身体是心理的一面镜子,虽然他表示不想来太原生活,但内心还是希望得到儿女及老伴的关注。
  在我们身边,“空巢爸爸”还是挺多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妈妈来到儿子身边帮儿子、儿媳带孩子,爸爸却一人留在老家生活。这对老年爸爸们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此外,王晓丽说,很多爸爸在50岁时,开始担心社会地位被取代,社会地位越高,这种担心就会越强烈。除了担心自己,他们还会为儿女们的工作、婚嫁焦虑。不仅如此,这个时候,爸爸们的失眠、“三高”等身体上的不适也会陆续出现。
  到了60岁,爸爸们则面临着退休。他们维持多年的社会关系也即将中断,自我价值感、存在感会进一步缺失。退休后,那种落差、不适会导致爸爸们脾气变得暴躁,焦虑也会加重。
  不仅如此,爸爸们到了这个年龄段,儿女们也面临成婚,尤其是有女儿的爸爸,又要经历一次分离焦虑,但这次分离和上次不一样,这是一次真正的分离。
  这个年龄段的爸爸不仅要经历“生离”,还要面对他的父母、亲朋好友的“死别”。这种情况会加重爸爸们的孤独、恐惧、焦虑。
  王晓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虽然这个年龄段,夫妻感情已降温,但还是应该多关注、关心对方;作为子女,要尽可能地给他们更多陪伴,让他们少焦虑。
爸爸们的“心烦”并不代表无能
  爸爸们作为男人,从来不止一面,可大多数时候,爸爸们呈现出来的只有坚强这一面,被压力压到无法喘息的那一面,他们不会轻易示人。
  王晓丽说,在大众看来,爸爸就是一座山,深沉而内敛,不能倒下,不能示弱,可处在这个高压环境下,爸爸们真的不是万能的。有些爸爸能把压力转化成动力,而有些爸爸面对压力,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排解,很容易堆积成心理问题。
  而这与他们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从小,很多父母都会跟儿子说,“你是男孩子,要坚强”。对此,王晓丽说,原生家庭的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重要。如果爸爸受原生家庭影响太多,那他以后就会强迫性重复他的爸爸、妈妈的样子,很难独立,即使到了六七十岁也没办法和父母分离。
  王晓丽就遇到过这样一个爸爸。
  这位爸爸已经50多岁了,特别重视他的原生家庭。那年春节,怀孕的女儿回娘家拜年,这位爸爸丢下妻子、女儿、女婿回到他父母家中。
  50多年了,他都没有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做好分离,只要母亲一声“召唤”,他就立马回去,而且他把大部分积蓄都给了母亲。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这位爸爸也很苦恼。他知道,他和他母亲不能分离的这种情况不好,但却又不能“忤逆”母亲。
  所以,王晓丽建议,妈妈们从小就要和孩子做好分离,尤其是男孩子,要从小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人格。如果两三岁的孩子摔倒了,妈妈要鼓励他自己站起来,而不是立马冲上去把孩子扶起来。
  此外,作为家人,要让爸爸们意识到,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是可以脆弱、可以有点小失败的,而排解这些脆弱、小失败的方式,可以通过酣畅淋漓的运动发泄出来,也可以和家人建立倾诉通道,倾诉出来。
  其实,家应该是一个充满正能量、可以转换负能量的地方。这样家庭中的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很多能量,比如爱、包容、理解、安慰等。在这些正能量中,另一半给予的爱的能量值是最高的。如果另一半能给予这种能量,那爸爸们的压力会减少很多。
  最后,提醒妈妈们,无论任何时候,和爸爸们沟通时永远不要面对面坐,可以并排坐在沙发上。因为在男人的意识中,面对面就是一种压力。 记者 丁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