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6月10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2]
国家卫健委有关人士表示

这些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成为常态

  为应对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特点,核酸检测成为病毒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核酸证明也在乘车、进入场所等环节越来越多地被核验。6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强调:核酸检测是早期发现疫情最科学、最有效的重要手段。在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避免盲目开展全员筛查
  贺青华介绍,聚集性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科学制定核酸筛查策略,划定核酸检测范围和频次,避免盲目扩大范围开展全员筛查。
  将受检人员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开展核酸检测。封控区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核酸筛查,管控区在48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筛查。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人员不外出,疫情发生地的低风险地区和防范区人员确需出行的要求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各地可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进行调整。没有疫情发生,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成为一种常态。
低风险地区没必要频繁检测
“核酸检测是迅速发现感染者、锁定管控范围和目标,尽早采取隔离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说,为更早、更快地控制住疫情,要坚持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的策略。“目前国内疫情总体上保持在较低水平,低风险地区、长期居家等低风险人群没有必要进行频繁检测核酸。核酸检测的重点应该放在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贺青华说。
  针对近期在疫情防控当中有部分地区对于不参与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群众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性的措施,贺青华回应,疫情发生地应该根据当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需要,依法、科学组织好核酸检测工作,对于采取非法的、强制性措施的地区、单位和作出决定的个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要求有关地方及时整改纠正。
15分钟“采样圈”要因时因势确定
  郭燕红介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口岸城市、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由于疫情输入风险较高,在这些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有利于为“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人群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核酸检测服务,有利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灵敏性,有利于更早发现潜在风险、更快地实施防控措施,避免出现大规模、暴发式的聚集性疫情。
  值得注意的是,15分钟核酸“采样圈”并非要求所有城市均建立,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大城市。是否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根据当地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需要,因时因势确定,不能“一刀切”。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