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6月0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3]

“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到底要忙啥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任务单”公开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航天员选拔标准有哪些?太空中的衣食住行有哪些新看点?来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详解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四号乘组任务艰巨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意义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迎来空间站两个实验舱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堪称“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那么,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建设空间站的任务对航天员有什么要求?
  黄伟芬介绍说,今年我们有两次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要执行的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承上启下,意义非常重大,对他们来说非常艰巨。
  在长达6个月的飞行中,航天员要经历的飞行工况极为复杂,包括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2次转位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进行状态监视,必要的时候实施手控操作进行交会对接,还要首次进驻问天舱和梦天舱两个实验舱完成载人环境的建立,在这两个舱完成十几个科学实验机柜的解锁、安装等工作以及日常组装、建造、维护维修等各方面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要首次利用气闸舱进行出舱活动,我们计划做2至3次出舱活动,是首次利用问天实验舱的小机械臂进行出舱,后面还会用小臂和大臂的组合臂进行出舱活动,这些都是全新的状态,对航天员挑战很大。
  此外,他们还要进行太空授课,开展一些其他的空间教育活动及公益活动。所以说,这次神舟十四号乘组的任务是极为复杂的,对航天员的应急和故障处置能力要求比以往更高。

分析关键任务特点和要求乘组搭配考虑个性相容性
  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的选拔基于什么规则?分别有怎样的考虑?
  黄伟芬说:“根据工程总体的规划,在空间站的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有4次载人飞行任务,我们在总结前期选拔经验的基础上,又根据空间站阶段的任务特点调整了选拔策略,按照统筹规划、新老搭配、继承和发展的原则,来进行这4次任务飞行乘组的确定和选拔工作,我们挑选的是有飞行经验的航天员来担任指令长,每个乘组都是如此。”
  在乘组选拔的时候,重点分析每次任务的特点及关键任务对航天员的要求,同时考虑了每名航天员的个体特点与任务的匹配性,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心理相容性,从而组成一个合适的乘组。比如,要考虑年龄、飞行经验等各方面的因素,最后来综合确定。“他们三个有不同的特点,陈冬作为指令长,特别自信,处事很果敢,雷厉风行,经常会在训练和实验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刘洋非常有亲和力,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蔡旭哲很聪明,领悟能力比较强,对新事物、新知识接受速度比较快。”黄伟芬说,三位航天员的共性是认真、细致、爱学习、爱钻研,有团队精神,相容性都很好。
  目前已进行了三批航天员的选拔,未来会选拔第四批、第五批。航天员队伍建设始终要考虑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规划、任务需求以及航天员队伍自身状况,每隔一段时间选拔新的航天员,根据任务需要扩大候选对象人群,培养专家型的航天员,使航天员队伍始终保持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秀。

聚焦风险进行针对性训练航天员衣食住行不断改进
  对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进行了哪些针对性的训练?航天员的衣食住行有什么新看点?
  黄伟芬说,从2017年3月开始,训练全面转向为空间站建设任务做准备。有一些训练是共性的,在八大类百余科目训练的基础上,针对神舟十四号任务的新特点、新任务、新状态、新变化进行了重点强化训练,聚焦关键任务,如低压环境出舱活动训练、出舱活动程序模拟器训练,利用虚拟现实训练器和机械臂操作训练台来进行协同训练和演练,使他们熟练掌握出舱活动的技能。
  还有就是聚焦风险进行针对性训练。随着空间站的建成,组合体越来越复杂,飞行时间也很长,出问题的概率会增加。针对这些风险要进行应急和故障处置的训练,如通过推演故障预案学习、实操训练和演练,对应急故障处置能力进行了强化训练,使航天员在遇到这些紧急应急工况时能够沉着、冷静、有效地进行处置。
  最后就是针对长期飞行驻留进行持续强化训练,如物资的管理、体能训练、心理调适训练等。
  黄伟芬介绍说,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都要不断改进,因为衣食住行对飞行的影响是很大的。
  从神舟十三号开始,专门给航天员提供了个性化的服装,神舟十四号也是如此。航天员要住得好、生活好、工作好,就要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良好的保障和便利条件。比如,这次的食品中增加了提子,因为提子吃起来比较方便,汁水不是特别多,肉质比较密实,洗干净了就可以吃下去。
  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两个乘组圆满完成任务,他们返回后的状态都很好,通过他们在轨飞行的出色表现,验证了我们国家选拔训练技术和驻留保障技术的科学有效,表明我们具备了能够使航天员完成长期飞行的驻留保障能力,这两次任务的成功实践对我们后续改进很有帮助。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