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5月25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8]
“碳-14”测年——

获知物种“死期”

  5月21日,重新开放的山西省科学技术馆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提前预约好的不少市民前来参观学习。29岁的王毅和女朋友走进馆内。二人边参观边讨论,在四层“碳”展区,他们从碳的元素周期表,讨论到碳在铅笔、石墨上的运用,再到碳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到“年代量尺‘碳-14’”时,两人都皱起了眉头。“碳-14(14C)”这种物质为什么被称为“年代量尺”?它具体是测量什么的?又是如何测量的……两人互相提出一连串问题,却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看到这一幕,讲解员赵曦明主动迎了上去,帮二人解开了疑惑。
  碳原子家族有三个好兄弟,即三种同位素(原子由电子、质子、中子组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这三兄弟因重量比为12︰13︰14,分别被叫作碳-12、碳-13、碳-14。碳-12和碳-13是稳定性同位素,以目前的技术检测不到其有自行衰变现象,碳-14是放射性同位素,可发生放射性衰变。
  我们最熟悉的含碳物质是CO2,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下,碳-14进入植物体内。动物以植物为食,碳-14又被动物吸收。动物通过排泄、死亡,植物通过腐烂、沉积,使得表层土壤都混入了碳-14。大气与海面接触,CO2与海水中溶解的碳酸盐进行交换,于是,海水、海生物及海底沉积物中都有了碳-14。所以,凡是和大气中的CO2进行过直接或间接交换的生物都含有碳-14。
  当这些生物死亡后,便停止了与生物圈的碳交换,其碳-14含量开始减少,减少的速度由碳-14的放射性衰变决定。碳-14在某种物质中的含量,每5730年会缩减一半。但由于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不间断地进行碳交换,衰变掉的碳-14经常能得到补充。可一旦生物死亡、沉积,交换就停止了,其体内的碳-14再也得不到补充,含量会渐渐因衰变而减少。因此测量生物遗骸现存的碳-14含量,再同其原始含量相比,就可以算出生物死亡的年代。不过,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用碳-14测年的范围大致为5万年。
  不知不觉间,周围聚集了好多市民。“碳-14会因衰变逐渐减少,那我们生存环境中的碳-14会不会越来越少?”一位满头白发的大爷问道。
  “其实不会。大自然中的碳-14,是由宇宙射线和空气中的氮结合产生的,其总量水平基本上保持一致。”讲解员笑着解答。
  “这就是科学的神奇之处啊!”王毅说着点了点头,拉着女朋友向下一个知识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