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5月17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5]
跨代换装!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出加速度

  不动声色间,一支跨代换装的部队,亮相空军实战化品牌训练擂台。
  一开始,大家并不看好他们。谁知,第一战,他们就取得2020年空军“金头盔”比武近距对抗“五胜一负”的战绩;第二战,空军“金飞镖”考核,他们又捧回团体第一名,斩获“金飞镖”奖。
  一时间,上级机关表扬,兄弟单位关注:换装才短短几年,他们如何飞出了进阶加速度?
  带着这个问号,记者来到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探寻他们的成长密码。

A
已知·未知
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真正“知道”的开启
  还能这样飞?令该旅副参谋长张帅难以接受的是,对抗空战训练时,飞行教官驾驶新型战机飞出的动作,自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做不出。
  沮丧、懊恼、不甘,一齐涌上张帅心头。此前,他早就了解过对方的实力,认为:这一仗,自己怎么打怎么赢!
  毕竟,换装之前,张帅曾参加过两次空军“金头盔”比武,两次全胜,成绩在那儿摆着呢。
  还能这样飞?一时转不过弯的,不仅仅是这名飞行尖子,旅里不少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都难以相信。为什么?当时,尽管该旅刚刚列装了先进战机,但囿于旧经验和老眼光,他们没能看到新型战机带来的变化,对更先进的战法训法,也知之不深。
  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真正“知道”的开启。
  此后,该旅引导官兵放下身段,像“小学生”一样从“1+1”学起。为了避免在新型战机训练中“吃夹生饭”,他们凡事都弄个明白:懂不懂,用数据说话;行不行,靠仿真推演;要是还搞不清楚,就上天飞一飞、试一试。
  新型战机,对谁而言都是新生事物。放下包袱,他们仿佛推开一扇新的大门。工厂配发的说明书也有不精准的时候,得一步步自己过一遍。这一过,也许就能发现问题。后来,连设计人员当初没想到的功能,他们也琢磨了出来……
  这几年,他们多次派人到装备生产厂家学习求教。一开始,工厂的专业人员有问必答;渐渐地,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连工厂的专家都答不上来。见此情形,大家不由喜上心头。这种高兴,不是因为问倒了专家,而是又找到了一个知识“盲区”。他们知道,换装中的问题,就是进步的敲门声!
  知道得越多,掌握得越深,飞行才更托底。一次训练,飞行教官吴雁驾驶的新型战机突然在天上“耍起了脾气”……关键时刻,吴雁沉着冷静,一番快速操纵就让飞机乖乖回到正常状态。大家知道,如果没有把飞机性能研究透,这几下子根本使不出来。
  这场虚惊过后,该旅飞行员学习研究的氛围更浓了。他们说:“新型战机换装,未知的远远比已知的多。”

B
转变·嬗变
“解锁”新理念,“解放”新战机
  好险!直到“金飞镖”考核进入“倒计时”,飞行员闫志贤才摸透新型战机抗干扰的招法。赛前,他反复练习驾驶技能和突防技巧,但一路走来磕磕绊绊,甚至几次险些被对手“敲掉”。
  好用!最后一战,面对干扰,闫志贤通过这一新招法,直接从对手眼前飞过,一举斩获2021年空军“金飞镖”奖。
  赛后,闫志贤复盘发现,这招其实并不复杂,自己日常学习研究却没有掌握好。可见,只有勤奋远远不够,不“解锁”新理念,就难以“解放”新型战机。抱着旧理念,不管三代机还是四代机,都容易飞成二代机。
  深入学习世界军事史后,该旅官兵认识到,战争形态的发展并不连续,而是随着新技术的产生而突变跃进。与新技术相匹配的,不能是对旧思维的修修补补,而应是观念的跃迁、思维的嬗变。
  然而,理念的升级,哪有那么简单?刚开始,该旅官兵学习训练没少流汗,甚至流泪者也有之。不少人感觉,练着练着,总是不自觉地回到老路上;也有人心生感慨,新的理念就好比一层窗户纸,如果触不到,捅破岂是那么容易?
  为了打开新视野,席卷全旅的“读书会”活动,同换装训练一起轰轰烈烈地推开了。谈思维方法的,讲前沿技术的,说心理知识的,论外军装备的……随着新知识如潮水般奔腾而来,新理念的闸门一下子就被冲开了。
  旅里鼓励大家打破固有思维,否定熟悉战法,多些“脑洞大开”,多些“语出惊人”。在这样浓厚的创新氛围中,官兵的智慧充分涌流,一个个奇思妙想让人眼前一亮。
  2021年空军“金飞镖”考核,飞行大队长王崧羲提出一个大胆想法:根据新型战机的特点,把空战的打法“移植”到对地打击上。结果,这个“混搭”方法,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可见,打破常规常有意外惊喜。
  反过头来再看,闫志贤探索出的那个战机抗干扰新招法,不正是打开认知新空间的一扇门吗?

C
知识·见识
与其说是知识的比拼,不如说是见识的博弈
  作为首批换装人员,飞行教官吴雁至今记得,他拿到手的新型战机飞行手册,有厚厚一大摞。再厚也得啃!换装新型战机前,每个人都抱着一股子吃苦的劲头。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就在大家学习劲头很足、压力很大时,领导却说:“咱们自己也编个手册。”
  如此自找麻烦,自然有其深意。原来,该旅领导发现,大家学习手册时出现了“知识过载”——由于难以消化大量的知识,只能“囫囵吞枣”,导致学到的知识暂时用不上,急用的知识反而吃不透。
  就这样,他们一边换新装、一边学原理、一边编手册,一点点实践、总结、提炼,硬是将手册“瘦身”到两拇指厚。翻看手册,里面有不少通俗易懂但很有嚼头的“金句”,那正是他们对规律的认识总结。
  作为“瘦身计划”的参与者、见证者,吴雁还发现,表述越简洁明了,大家越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编修手册,大家对新型战机新大纲的本质和规律认识更深刻,学习训练也比以前更省劲。
  通过使用“精华版”手册,年轻飞行员向灿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数十个关键应急程序处置方法,他很快就记得一清二楚。“倒不是我记性好”,向灿感慨道,“主要是内容精练,有的操作要点仅有两个字,方便记忆。”
  其实,他们尝到的“甜头”还不止于此:新型战机换装后,他们首次参加空军“金头盔”比武,就打出了近距对抗“五胜一负”的战绩;第二次参加空军“金头盔”比武,他们又打出了满分。
  由赛场联想到战场,他们总结道:未来战场,不仅是知识的比拼,更是见识的博弈——谁更深刻地洞悉了战争、把握了规律,谁就更能运用认知优势,进而赢得战争。
  由此看,2.0版本手册“重量”是轻了,可“分量”甚至比1.0版本还“重”。渐渐地,该旅总结的各类手册多了起来:随着任务拓展,他们滚动修订飞行手册;空军“金飞镖”考核归来,他们第一时间编写突防突击手册;实弹研练结束,他们又把能挂载的导弹梳理成册,并不断更新……
  这个过程,也有不变:手册的形式还是那么简单,全是干条;内容还是那么精练,净是干货。他们不仅掌握了规律,更学会了运用规律。

D
技能·智能
战机越智能,越需要匹配智慧的大脑
  费劲,但更费脑——这是换装几年来,该旅飞行员的共同感受。倒不是因为新型战机难飞,恰恰相反,新机性能优越,一名年轻飞行员几个架次就能把新型战机飞起来。但真正想飞好、飞出战机的优越性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换个角度看,战机越智能,越需要匹配智慧的大脑。基于此,从换装之初,该旅就设置了很多训练课目,逼着飞行员“换脑”更“动脑”。不仅驾驶战机如此,打赢未来战争更是如此。
  何为智能?简而言之,就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新型战机换装之初,该旅官兵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怀着对胜利的渴望,他们把眼睛向舱内看,向按钮下面的学问看,向智能算法背后的机理看,引导大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辛苦自不待言。飞行的时间多,地面准备的时间更多。每月一研讨、每周一大课、每日一测问……处处“练脑”,时时用头脑去飞行。
  为拓展新型战机训练资源,空军组织实战化品牌训练,他们主动请缨参加;战区陆军牵头开展联合演习,他们也接令即上;听说兄弟部队“路过”,他们又赶紧联系对方,约上一场对抗……
  采访中,该旅领导拿出一沓厚厚的材料。换装这几年,他们先后收到数百份免责报告,其中人为差错就接近一半,而且这样的报告至今不断。官兵积极试错报错,旅里科学容错纠错,新质战斗力生成的梗阻点就这样渐渐被打通。“这充分说明,大家都有了问题意识,动起脑筋来了!”该旅领导说。
  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些难题自然迎刃而解。一次实弹训练,临近靶标时,年轻飞行员刘永林发现:预先准备的打击方法和当前环境不一致。
  此时,战机即将进入阵位。打,还是不打?按地面预先准备的方法打,还是使用备份方法打?电光石火间,豪气涌上刘永林心头:打,用备份攻击方法打!
  决策毫秒之间,导弹呼啸而出,靶标一击命中。可见,智能化装备带来的难题,还需要智慧的大脑来解决。 据《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