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5月09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3]

B超单暗藏宝宝性别?新冠病毒会自己变弱?

4月“科学”流言榜发布这十个真相你知道吗

  新冠病毒会自己变弱?经常手抖就是帕金森病?戴口罩危害健康?B超单上的数据可显示宝宝性别……这些貌似科学的传言到底是真是假?
  中国科协、北京科协分别发布4月“科学”流言榜,针对当前具有时效性、危害性的热点谣言进行了特别解读,赶紧来看看这10条流言你“中”了几条。
1.新冠病毒的致病性会越来越弱
  流言:病毒为了传播,会使人感染后的症状变得越来越轻。
  真相:很多关于病毒演化的描述常给人病毒主动变弱的感觉,但其实病毒的演化是随机的。事实上,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异是不可控的,也是难以预测的,病毒传播得越广,同时存在的病毒越多,产生新毒株的机会也就越多。
2.B超单上孕囊的数据可推断宝宝性别
  流言:通过B超单上孕囊检查的3个数据,可以推断宝宝的性别。
  真相:孕囊检查主要用于确定是否正常怀孕及判定流产风险,与胎儿性别无关。流言提到的B超单上的数据指孕囊的纵径、横径和前后径,通过这三个值只能确定孕囊的形状,由此判断胎儿性别显然属于无稽之谈。
3.口罩、棉签含石墨烯
  会危害健康
  流言:防疫口罩和核酸采样棉签里含有石墨烯,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真相:目前市面上售卖的所谓石墨烯口罩多为噱头,例如某款“生物质石墨烯”原料经查实为秸秆加工而成。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口罩的材料为纳米级活性炭,长期佩戴的确存在吸入颗粒的风险,因此应选择符合国标的防护口罩。至于棉签,添加石墨烯或活性炭更是无稽之谈。
4.感染奥密克戎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流言:感染奥密克戎会产生很多后遗症,并且会持续终生。
  真相:所谓“新冠后遗症”,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指感染新冠后持续两个月以上且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的症状。对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及德尔塔毒株的研究表明,最常见的后遗症包括疲劳、呼吸急促、嗅觉味觉丧失等,少数人出现了失忆、思维混乱、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其严重程度与病情、年龄有关,大部分症状会在数月到一年内消失或减弱。
  由于流行时间短,目前尚无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后遗症的详尽研究,简单地将其他毒株后遗症特性套用到奥密克戎身上并不科学。
5.糯米做的食品都不好消化
  流言:汤圆、元宵等食物都是用糯米做的,很难消化,不能多吃。
  真相:人们觉得糯米难消化,可能是因为汤圆、元宵等食物含有大量糖和脂肪,其实糯米比其他面食更易消化。因为大米、白面等的淀粉结构主要是直链淀粉,糯米99%以上是支链淀粉,其分子结构上分叉较多,更容易糊化,人体消化系统分解淀粉时,是从分子末端将其水解,所以有很多分支的支链淀粉被水解消化的效率更高。但因为消化更快,与大米、白面相比,糯米的血糖升高指数较快,所以一次不宜吃太多。
6.吃橙子、喝可乐致新冠抗原检测阳性
  流言:做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前不能吃橙子、喝可乐,否则结果会变成阳性。
  真相:检测试剂盒是通过特异抗体捕获病毒抗原,但抗原抗体的结合需要在适当的pH值下发生。正常情况下,浸泡拭子的样本处理液可以保证抗原抗体在合适的pH值下结合。但如果将可乐、橙汁等直接滴在抗原检测试剂盒上,不适宜的pH值会造成非特异性的假阳性结果。
  拭子采样后需要浸泡样本处理液才能进行检测,样本处理液中含有Tris-甘氨酸、高浓度氯化钠等物质,能够有效稳定金标抗体的结构,避免干扰反应。
7.野生动物通过养殖可以成为宠物
  流言:有关部门已要求对部分受保护的鹦鹉养殖正规化,在不久的将来,其他野生动物也有望人工养殖。
  真相:我国目前确实对4种受保护的鹦鹉养殖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并可试点标识销售,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推广到其他野生动物。
  首先,能大量人工繁殖的野生动物种类极少,而且养殖成本高昂,绝大多数被贩卖的所谓养殖的珍稀野生动物其实来自野外。被捕捉的野生动物未经驯化,生活习性易干扰饲主的正常生活,甚至携带病菌或者寄生虫,不可作为宠物饲养。
8.东西向睡觉会导致失眠
  流言:睡觉时身体要顺应地球磁场的方向,东西向睡觉会导致失眠。
  真相:人类无时无刻不处于各种磁场中,包括人体自身也有磁场,但人体的磁场是地球磁场强度的千万分之一,地球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证实方向会影响睡眠。失眠主要由睡眠节律紊乱引起,此外还受年龄、遗传因素、卫生环境等影响。
9.红色的蚂蚁就是红火蚁
  流言:红色的蚂蚁可能是凶恶的红火蚁,要远离。
  真相:辨别红火蚁不能只看颜色,黄猄蚁、红林蚁等常因体色偏红被误认为红火蚁。红火蚁胸腹连接部位看起来像两个小念珠,工蚁有一大一小两种体型分化,茂密的草地或田地冒出的“土包”常常就是红火蚁的巢穴。
10.经常手发抖是帕金森病
  流言:有些人经常手抖,便认为是帕金森病的症状。
  真相:并非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会手抖,动作迟缓才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比如,做刷牙、打鸡蛋等精细动作时不灵活、走路时手臂不能自如摆动、写字变小、表情变得平淡等,尤其是中老年人,持续出现动作迟缓的现象尤其需要引起注意。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