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3月23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

走近“智慧气象”揭秘天气那些事儿

  说到气象,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天气,或者是电视机里的气象预报员,甚至是手机里的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那天气预报是如何形成的?气象预报员是如何工作的?各类预警信息又是根据什么得出的结论?人工降雨真是凭空降雨吗?3月17日,智慧生活报记者团探访山西省气象局,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
1
现场感受天气预报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天气预报……”每当这句话响起,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这样一个场景:一幅巨大的动态地图前,天气预报主持人正“指点”着“江山”播报天气,随着播报内容的变化,地图还会不停更换,很是神奇。
  记者探访省气象局天气预报影视制作中心时发现,这是通过抠像技术完成的。工作人员收到从省气象局传来的天气预报信息后,会制作相应的动态地图。主持人播报天气时,会站在一块绿布前,面前的摄像机会把画面传送到后台,工作人员就会利用抠像技术把主持人背后的绿色背景变成透明色,再同动态地图合成在一起,这样就呈现出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画面了。
  或许有人早已注意到,天气预报主持人从来不穿绿色的衣服,也不会佩戴绿色的配饰。这是因为,如果主持人穿了绿色衣服,这部分就会被抠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画面将一言难尽。
  看不到地图,主持人是如何精准“瞄准”的?这就得靠绿布两边的显示器了。录制时,显示器上会显示合成后的影像,主持人可看着影像调整位置。
  不过,不要小看主持人的随手一指,因为屏幕和地图的合成是在录制时直接完成的,因此非常考验主持人的功力,也可以算“无实物表演”了。
  记者上前体验了一把,结果感觉胳膊好像都不服从大脑指挥了:想指大同,结果指到了画外,想指运城,胳膊又不够长……看来,想要做到“说哪儿指哪儿”,还得下一番功夫。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用电子屏或投影?这是因为,拍摄电子屏会导致不清晰、产生摩尔纹,投影又会投射在播报员身上。这样,视频合成技术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这块最吸引人的“绿布区”,其实只占据天气预报影视制作中心的一角,占地最大的则是后期制作区域。此外还有访谈区、坐播区等。访谈区有沙发、茶几,主要录制专家访谈节目。沙发侧边的几个电视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一些科普视频,沙发后边的触屏电视上播放着从中央气象局传来的实时风场图。从风场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风的走向和大小等。“风和空气质量有很大关系,冬天雾霾特别严重的时候,通过这张图,我们就可以预测霾什么时候散,空气质量什么时候转好。因此,这个主题又叫‘等风来’。”主持人介绍,除了风场图,气温、霾、气压、卫星云图等气象图都会在这里实时播放。

2
天气预报是靠计算还是观测?
  一个天气预报视频制作过程,就是一套流水线作业,各级气象站负责收集数据,天气预报影视制作中心进行包装展示,省气象台则根据数据“计算”出未来天气。“计算”天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为此,省气象台组建了一个由32人组成的专家团队,专做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并不是观察出来的,它是一个数值预报产品。”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海英介绍,这离不开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最初,地面、高空、卫星等观测站的结果经过数学方法同化后,作为模式的初始条件,经过一系列计算,得出一个积分产品,呈现出未来24小时、48小时的预报产品以及包括风、温、压、湿的气象要素场,通过判断这些综合信息,预报员会将主观的思维模式和客观的模式产品相互结合,判断出一个天气现象。“可以说,天气预报是‘计算’出来的。”赵海英介绍,最后呈现的未来天气预报,还结合了预报员的主观思维模式。
  有时,随着天气现象一起发布的,还有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共15种,如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雷暴大风、冰雹、电线积冰、持续低温等。这些预警信息的等级不完全相同,有的是三种:黄色、橙色、红色,有的是四种:蓝色、黄色、橙色、红色。但一致的是,当预警信号为橙色时,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如果达到红色,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停产、停工、停学准备。“暴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为50毫米及以上的强降雨,暴雪是指24小时降雪量为10毫米及以上的强降雪。这里需要解释的是,降雪量并不是指雪的厚度,而是指在一个容器内,雪化成水后的深度。”赵海英介绍,随同预警信息一起发布的,还有防御指南,会在出行、穿衣、学校、工厂、农田、防汛等方面给出相应提示。
3
气象服务改变生产生活
  走进省气象局行业服务中心,大大的显示屏上显示着山西省森林火险监测图,图上显示的小火苗,代表这里有火灾隐患——这是根据基站监测到的数据,运用一定算法得出的结论。
  行业服务中心会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打造不同的服务系统,山西省森林防火气象服务系统就是其中一种。此外还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服务系统、山西省道路交通智慧气象平台、山西省生态监测气象服务系统、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矿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平台、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与气象预警服务系统、山西电网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由于各行业的关注点不同,平台会开展相应的监测服务。如山西电网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就会针对国家电网比较关注的森林火险、风力、电线覆冰等情况设置观测站,重点监测,并及时预报险情。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可以对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气温和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大气压力等各种气象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为农业种植提供参考数据,并针对气象灾害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损失。同时,还可实现农产品溯源。
  每年,台风、大雾、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导致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山西省道路交通智慧气象平台大力发展现代交通气象服务体系,利用已有的道路资料,网格化读取卫星资料、地面气象监测站信息,利用大数据计算雨雪、大风等天气,预知路面结冰等实况,并及时预警。据介绍,平台使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实现无盲区实时监控,可提供“百米级”预报、“分钟级”预警气象服务,为公路交通安全助力。
  目前,省气象局正大力拓展服务领域,最近又同铁路部门、省矿监局开展了合作,将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
4
炮弹打上去,为何雨会变大?
  空气干燥,火灾频发,能否人工降点儿雨?“凭空降雨是不可能做到的。”山西省人工增雨防雷中心杨俊梅介绍,只有在有云且云中水汽充足的情况下,才能通过人工干预使降水量增加。也就是说,要想人工增雨,还得看云答不答应。
  人工增雨,是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向目标云播撒适量催化剂以影响云的物理过程,从而实现增加降水的活动。
  那如何判断增不增雨,何时增?“一般情况下,在省气象台预报未来三天有降水后,我们会关注农业旱情、森林火险等级、空气污染情况等,看有没有作业需求。”杨俊梅介绍,接着会分析是否有作业条件,即云中水汽是否充足。“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飞机、火箭、高炮及地面烟炉作业等。”杨俊梅介绍,除了增雨,还有防雹、消云减雨、消雾等作业。其中,防雹主要是针对经济林果区进行的作业,目的是减轻冰雹对农作物的损害。
记者 杨晓艳 文 乔静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