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1月11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1]

我的志向:努力做一位“燃灯者”

  □刘晓彤

  到了人生的某个时刻,突然会发现时间像是被按下了加速键,一晃就已是而立之年。
  我曾以为自己会站在讲台上慢慢老去,就像一首诗中写道:“手中的粉笔在盈盈的舞动中一点点缩短,轻轻地随风卷进飘起的长发里,那撒满缤纷花朵的长裙,不经意间已沾染了岁月的痕迹,可我还是眷恋更迭的四季,还是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阳光洒满他们的笑脸,幸福映在我的心里。不再急匆匆地追赶岁月,而是愉悦地走上讲台,轻轻抒写岁月,满怀笑意。开始原谅捣蛋的幼童和岁月的顽皮,开始感恩成长的孩子和生活的赠与。伴着书声迎接晨曦,伴着喧嚣静静解题,那金戈铁马的板书,每一笔,都方方正正。生活还在眼前,远方桃李朵朵,会被一些人忘记,也被一些人回忆。就这样站在讲台上慢慢老去……”

当老师的那些时光
  高考结束后,我的志愿表上全是师范大学,热爱的种子自小种下,破土、发芽、成长、开花。终于,在2016年初秋结出果实。还记得第一次作为265班语文老师向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时的紧张和局促,还记得被孩子们接受和认可时的感动与欢欣,还记得与同学们谈心时的轻松及满足。
  那时最喜欢给孩子们面批作文,当他们拿着自己“呕心沥血”的习作鼓足勇气来找我时,我都会拿出最大的耐心和善意。因为我知道,教语文,不仅仅是教技巧,更是教做人,教态度,教三观。孩子们也喜欢把我当作大姐姐,生活中、学习上、情感里的小困惑,也都偷偷告诉我,那种被信任、被依赖的感觉令 我觉得精神富足。我会以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我的看法,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给他们表达的权利,给他们自己的选择机会。
  上课时,我会给学生们补充时政、地理、历史、生物、化学等各种知识,融会贯通中,希望他们做一个不仅有知识,更要有文化,还要有情怀的中学生。
  后来,因我怀孕生产,没能陪第一届学生走完初中三年,现在想来也颇感遗憾。毕业时,孩子们请我和他们一起拍毕业照。再见时,一个个曾经稚嫩的脸庞已然有了英气少年、曼妙少女的模样。现在的他们已经高三了吧,祝福他们都能得偿所愿,扶摇直上九万里,星辰大海皆可期!
  2019年,我与我的第二批学生相遇了。这又是一群朝气蓬勃、优秀努力的孩子!295班和298班的孩子们给了我更多感动。不同于刚刚毕业时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经历了一些家庭变故,对曾经熟悉的课文翻出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在讲《背影》时会忍不住落泪,在讲《散步》时会不由得追忆,我们一起在课文中遨游,在习作中感动,在试题中通关,与其说我在教他们,不如说我们在一起成长和体悟,互相成就,在书中发现自我并照进现实。

对“教师”的理解
  一直不喜欢把老师比作“蜡烛”,总觉得太过悲情。教育不是教材、不是课堂,而是人点亮人。点亮不是灌输,而是让人发现自我,鼓励和激发他们的灵魂和心智。有人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点亮的意义既在于打开封闭的视野,看到更远处的世界,也在于触动内心的潜能,释放出自我无穷的力量,去承担更大的责任。在贵州六盘水海拔2300米的海嘎小学操场上,由抖音为11个热爱音乐的孩子举办的特殊演唱会精彩上演,演唱会通过网络全程直播,共有142万人在线观看,相当于15个鸟巢的观众数。几年来,语文老师顾亚利用课余时间教孩子们乐器,并组建了两支乐队——“遇”和“未知少年”,顾亚拍摄的孩子们日常唱歌抖音视频在网上走红,海嘎小学的小学生摇滚乐队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次更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山里的演唱会。当“未知少年”遇见好老师、好教育,奇妙的化学反应就发生了。点亮的力量,既源于新媒体时代发达的短视频平台等媒介,让大山里的摇滚之声得以翻山越岭,被更多人听到,更源于教育,源于遇到了顾亚等教师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因此,作为老师,我更愿意做一位“燃灯者”,去开启未知,挖掘潜能、点亮人生的无限可能。
  2020年的教师节,我在自己朋友圈写下——“我的志向:努力做一位‘燃灯者’。”

擎起法治之灯
  2020年12月,我通过省考进入了太原市万柏林区法院,正式成为一名法院人。
  刚进入法院的我,在自我介绍中写到“走出象牙塔后,我顺利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四年的‘燃灯者’生涯,涵养了我开朗的性格,蕴藉了我乐观的态度,同时也塑造了我严谨的习惯。‘年光似鸟蹁跹过,世事如棋局局新。’2020年,疫情打破了我生活中既定的程序和安排,同时也建立起新的未来和可能。通过省考,我有幸过关斩将成为了一名‘万法人’。三十而立之年,接触新的领域,来到新的环境,曾让我有一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自我质疑。”诚然,我当时心里是没底的,法律本来就是比较专业的领域,在这样的壁垒面前,我之前的工作经历似乎很苍白,“燃灯者”这一确定志向也仿佛不近乎于从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到了法院之后,通过不断学习,我开始写材料、拍视频、编辑公众号、发布抖音短视频,在工作中学习法律知识、充盈法律思维。突然发现,不必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只要努力,一样可以把不同的工作做好,这样的生活也很充实快乐。
  不过,“燃灯者”的情结依旧时不时跳出来乱我心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通过英模学习,我接触到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邹碧华。邹碧华离世后,网上网下,纪念文字喷涌而出,追忆怀念连绵不绝。人们称赞他,“法官当如邹碧华”“一个真正的法律人”“‘燃灯者’邹碧华”。
  “燃灯者”这个词又一次撞击了我的心,我不禁疑惑,今天的社会,价值多元,众声喧哗,人们早已习惯对偶像的质疑和解构,为什么邹碧华能够凝聚起如此强大的舆论认同?当我走进邹碧华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他曾经给周围人们所带来的温暖与光亮,感受到他仍然留存于人们心头的信心和希望。终于明白,人们为什么一致为他献上“燃灯者”冠冕,原来,法院人也可以是“燃灯者”。“燃灯者”,光亮源自内心。对公平正义追求所带来的自我价值满足感和幸福感,成为邹碧华心中的长明灯,也成为他行动的光源。“燃灯者”,用内心温度,温暖他人。邹碧华将同理心倾注到法院管理当中,唤醒法院干警内在的激情。“燃灯者”,是冲破黑暗的先行者。作为法院系统改革的具体实施者,邹碧华提出了许多建议,支撑这些建议的,则是他主导的全市法官办案情况大调研;是他独创的分析办案质效的“案件权重系数”;是他在长宁法院总结的40万字的管理心得;是他在美国进修一年写下的4万字研究报告。他用自己47年充分燃烧的一生,回应了时代需求,回答了社会迷惘。
  邹碧华燃起的灯,凝聚起强大的舆论认同,这样的共识不正是改革的信心和希望所在吗? (作者单位系万柏林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