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12月27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6]

“一碗汤”距离离你多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近日发布,其中提及“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从分开远离到回归靠近,“一碗汤”的距离要如何实现?“谁都有老的一天,对老人好点儿,咱们到哪儿都能问心无愧。”最近,常青在自己所住的小区给婆婆租了套三居室,从阳台就能看到婆婆的厨房。自从和老人“就近居住”,常青发现,老人的精神重又振作了不少。“我公公已经去世,之前给她雇了保姆,我们也会三天两头去看望。”但婆婆已86岁高龄,照顾婆婆,自己和丈夫责无旁贷。一早一晚,常青夫妻俩都会去探视老人,还常陪老人一起吃饭。“眼看着老人有了精神,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对一些子女尚小的双职工家庭来说,暂时还离不开老人的帮衬,“就近居住”更多承载了老人对小家庭的付出和体谅。
  上个月,小刘搬家了。这是他2013年结婚之后,第二次搬家。“我们两家都是北京最普通的工薪阶层,父母都只有一套两居室。”小刘坦言,结婚那会儿本想在父母家附近买房,但超出了两家的承受范围,只能考虑远一点的房子。
  2014年交房后,小两口有了自己的小家。2016年,女儿降生。由于夫妻俩都要上班,丈母娘担起了带孩子的重任。小刘在同小区租了套房,每月租金3500元。后来为了让女儿上好的小学,小刘决定再次搬家。
  买房、租房、搬家。在双方家庭倾囊相助之下,小两口将在明年彻底实现与父母就近居住,到双方父母家都是步行10分钟。这令小刘疲惫中又有庆幸,“以后照顾孩子、照顾老人,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了。”
  相较本地家庭,若父母是从老家来到子女所工作的城市共同生活,缺少可供“折腾”的原始基础,想要住得舒心,还需多花些心思。
  早上7点,61岁的老宋拎着刚买的鸡蛋、牛奶,来到四五百米外的另一处房屋。儿子儿媳已经起身。事实上,老宋的“家”是儿子为他租的一套一居室。屋子不大,却犹如一步妙棋,“盘活”了所有家庭成员的空间使用。在老宋看来,起初同住时,家人间常有小摩擦,租了房子大家不用“凑合”,气氛似乎都变好了。“条件允许的话,住得近但互相分开是最合适的,方便照顾又能保留各自的空间。” 据《老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