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12月27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5]

农闲时成了一名打工人,感觉不赖

  在12月20日开幕的第三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现场,一个柳编展台前,许多参观者或参赛者驻足,大家对成品柳筐啧啧称赞。这些柳筐均出自朔州市右玉县惠丰职业培训学校的学员之手。正是在他们手把手的带动教学下,当地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庄的“兴农惠民”新模式,让当地老年人除了种地收入,还能有其他进项。

从剪纸到柳编
  右玉县惠丰职业培训学校2009年9月10日成立,主业是剪纸,负责人是当地民间剪纸艺术家侯彩英。许多农村妇女向侯彩英求教,希望学点手艺,增加收入。多年来,培训学校“情系农村”,带领当地妇女先后完成本校及其他单位委托的各类培训班近200期。
  2020年,侯彩英在外学习时发现了形式各样的柳筐,其价格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她眼前一亮,觉得这项技术也能带回家乡,帮助乡亲们致富。于是,她带着自己的学员找了专门的学校学习柳编技术,学成后把技术带回自己负责的培训学校。“将柳编技术带回学校后,起初好多学员不太接受,还是喜欢剪纸。”侯彩英说,因为新技术传授得不太顺畅,大家特别焦急。于是,他们将自己编好的柳编成品在学校展示,并讲解给各个班级的学员。慢慢地,开始有学员愿意学习和尝试。“没想到,这个比剪纸好学,很快就学会了。”58岁的陈大姐说,她学剪纸学得慢,学柳编倒是得心应手。随着学有所成的学员继续传播,慢慢地,柳编技术在培训学校得到推广,一些剪纸学员纷纷加入,校外的老年人也慕名而来。
大戏台变大舞台
  “我娘也喜欢柳编,可她在村里,来县里学习不现实”“见我学柳编还能赚钱,可多村里的大爷大娘问我在哪儿学的”“咱的技术要能入村就好了”……了解到柳编技术受到很多农村老人的喜爱,培训学校的管理人员讨论认为,这可能是一条带领留守老年人致富的路子,于是决定入村教授留守老年人柳编技术。
  2021年初,培训学校组织柳编教师团队带着材料和部分成品走进右玉县蔡家屯村。有意向学习的老年人早早地就商量好,把村里的大戏台当成学习场地。“到了村里的大戏台,90%以上的老年人都等在那里,小板凳摆了一片。”侯彩英眼见如此场景,既激动又感动。
  那天,十几位教师手把手教授村民柳编技术。“村里留守的基本是老年人,他们特别淳朴,学得快的还会帮助学得稍慢一些的。那种其乐融融的场景,特别温馨。”侯彩英戏称,他们这是将大戏台变成了柳编大舞台。
有了自己的“小金库”
  学会柳编技术后,大爷大娘又发愁起来:“我们年纪都这么大了,既得照顾家,还得种地,根本出不了门。柳编工艺品编好了,也没个地方卖。”
  对于村民的疑虑,培训学校的老师们早就考虑到了。“大家放心,我们能来教你们,就会帮大家想好出路。”侯彩英现场承诺,以后大家只管加工,材料由培训学校提供,成品由培训学校负责销售。听到这个消息,村民们踏实了,编得更起劲了。
  初学柳编,老年人出活较慢,有的一天只能编两三个,多的也不到10个。为了鼓励大家,侯彩英把加工的价格定得高了一些,确保每人一日收入在20元以上。技术熟练以后,老年人编织的数量能达到一天二三十个。即便单个收入稍微降低一些,每日的收入也能达到百元以上。“当了一辈子农民,原来收入全靠天。现在有了手艺,农闲时就成了一名打工人,也算是有自个儿的‘小金库’了。”71岁的田增寿称,年纪大了还被人需要的感觉真不赖。 晨报记者 乔静涛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