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11月22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0]

回到古代哪些人会得诺贝尔奖

  前段时间,2021年度诺贝尔奖各大奖项陆续公布,“诺贝尔奖”的话题一度成为热点。那么,假如回到古代,试想一下哪些人会获得诺贝尔奖?
医学奖——葛洪
  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医学家,如华佗、扁鹊、张仲景等等,他们在医学上的成就与葛洪相比,毫不逊色,但为何这么多医学大师会成为葛洪的“陪跑”?《肘后备急方》这本医学著作的实用性非常强,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医学领域数据库。在书中,葛洪写了大量救急用的处方,而这些处方都是葛洪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
  说起古代的处方,我们发现很多药物成分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比如天山雪莲、千年灵芝。葛洪则是挑选一些比较容易能获取的药物,就算是要花钱买,也都很便宜。这改变了之前救急药方让人看不懂,看懂了又难找的巨大弊端。葛洪还很贴心地在《肘后备急方》中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人能看得懂,也能学得会。数千年后,我国医药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就是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
  更厉害的是,葛洪在很早以前就提出“免疫”的概念,狂犬疫苗就出自“疗猘犬咬人方”这个方子。葛洪的方子很奇特,说是当人在被狂犬咬伤以后,要把咬人的那只狂犬给杀掉,然后将它的脑浆敷贴在被咬伤人的伤口上,这样可以防治狂犬病。这个方子的原理就是“以毒攻毒”。也是同一个原理,葛洪还发明“种人痘法”,有效地防治了天花。我们如今接种的疫苗就得益于葛洪。
经济学奖——管仲
  管仲在经济方面的才能并没有用于个人财富的积累,而是用来富国强民。当年齐桓公问管仲:“仲父啊,你说说看,如何让我们国家变得富有啊?”还没等管仲开口,齐桓公又补充道:“你觉得对房屋楼台、树木、六畜、人口征税怎么样?”
  管仲心里提出自己的富国策:“唯官山海为可耳。”此话一出,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盐铁专卖制度。这个“官海”的意思就是齐国政府明确规定过,食用盐属于国有,但在生产上实行官督民产。官府规定老百姓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域煮盐,齐国政府还设置“盐官”这一职,专门进行统一收购、统一运输、统一销售。与“官海”实行同一个政策的,还有“官山”,即国家把铁矿开采交给百姓承包,并且根据产值按三七比例分取利润。
  管仲不仅懂经济,更懂政治。他知道国家如果强行征税容易激发百姓怨恨,时间久了,不利于国家的安定与发展。“官山海”表面上没有直接向老百姓征税,但却达到“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的效果。此后的各个朝代都在效仿,尤其是宋元明清,盐的收入成为朝廷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政来源,而管仲也被后世尊称为“盐宗”。
  除此之外,管仲还是最早提出倡导专业分工的人,以及用优惠政策刺激商贸、通过消费拉动内需、打经济战降服邻国……在经济方面,管仲可谓是运筹帷幄,他的很多经济策略至今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和平奖——王昭君
  当年王昭君离开长安,作为和平使者,受到匈奴人欢迎和爱戴。王昭君先是适应她所要面临的生存问题,比如天气的寒冷,空气里的沙尘,穿皮裘,吃牛羊肉,喝酪浆,还得适应草原上住宿的穹庐。
  之后,王昭君教当地的妇女们缝衣织布,传授农业生产技术。
  在王昭君和亲三年后,即汉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大阏氏的儿子雕陶莫皋被立为单于,他提出想按照匈奴的风俗迎娶王昭君为妻。
  当时王昭君给汉成帝上书,请求回到汉朝。汉成帝让她“从胡俗”。就这样,为了维护汉匈两族的友谊,即使内心再不愿意,王昭君依然遵从匈奴习俗。
  王昭君出塞后,汉朝与匈奴维持了将近50年的友好关系。据载,当时汉匈之间还出现“人众炽盛,牛羊布野”的画面。
  王昭君死后,她的子孙后代都秉承她生前遗志,继续致力于汉匈两族的和平与友好。后匈奴单于多次朝汉,且派侍子入朝。昭君出塞开启了一段气势磅礴的民族和平友好之路。
物理学奖——苏颂
  号称是“大宋第一通才”的苏颂曾担任大宋朝的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相当于现代的社科院院士。除此之外,他还是苏东坡的狱友,据说当年他与苏东坡先后被囚禁于御史台监狱。不过,苏颂压根不需要去蹭苏东坡的流量,他在北宋足够红了,而他最轰动的事情莫过于研制出巨大的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的上层是观测天体的浑仪,中层是演示天象的浑象,下层是使浑仪、浑象随天体运动而报时的机械装置。它可以用来观测天体运行,演示天象变化,同时还可以随着天象推移使木人自动敲钟、击鼓、摇铃,准确报时。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就此诞生。这项发明使人类可以运用精密的仪器完成自动化划分时间刻度成为可能。
  在发明水运仪象台后,苏颂又将时间的流动与天体的运行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还迷上夜空中的星,撰写出《苏颂星图》,记录北宋时期夜空中1464颗行星,比同时期欧洲的观测成果多了422颗。
文学奖——白居易
  关于白居易有一个八卦,他每次写完诗后,都会读给家门口或者路边的老奶奶听,老奶奶能听懂的诗,才能“过稿”。白居易实际上是在用他的作品关心老百姓的命运与生活。
  众所周知,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写下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除此以外,白居易还为女性写了很多作品,这在他生活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为很多女性鸣不平,并且这种“不平”是出自他内心的悲悯,但这种悲悯并没有居高临下。
  如《琵琶行》,弹琵琶的歌女是风尘女子的典型,白居易并没有因此而歧视她,反而成为琵琶女的“知心大叔”。在他的笔下,表现出来的不只是对一个歌女悲惨命运的同情,还有对整个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压迫女性悲惨命运的不平。
  在白居易的作品中,关于女性的诗歌不胜枚举,如《上阳白发人》《陵园妾》《母别子》《太行路》《采莲曲》《长相思》……在1000多年以前,白居易能有如此超前思想,还能保持着一颗真挚而充满悲悯的心去创作,且能为当时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发声,实在是太难得。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