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情动龙城
笑泪交织中观众感受太原40年的变迁与发展
让观众重拾城市的记忆
《合浪浪许家》以太原“合浪浪”里一户许姓人家的故事为线索展开,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太原讲起,一直到今天的新太原。“合浪浪”是太原方言对“小巷子”的称呼。
故事中,观众被带回40年前的太原。中山装、老款自行车、旱烟袋充满年代感,太钢汽水透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令人熟悉的物件,瞬间让观众重拾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合浪浪许家》是第一部以太原莲花落元素表现的轻喜剧,也是第一部讲述太原城市变迁的舞台剧,由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太原广播电视台、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
该剧导演为大同数来宝创始人、我省曲艺名家、曲艺作家柴京云先生,领衔主演是大同数来宝创始人、我省曲艺名家、山西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柴京海先生,编剧是太原莲花落传承人、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王名乐,演员多为我省曲艺演员、话剧演员。
“老将”出马助编剧走出困境
“台前演喜剧,台后渡难关。”谈及创作这部轻喜剧背后的辛酸,王名乐说了这么一句话。
创作初期,剧本构思就是一个“坎”。王名乐回忆,很多老师为这部剧写了大纲,甚至编写了相对完整的剧本,最后却因不能将太原莲花落与太原城市变迁这两个主题很好地融合而未被采纳。
距既定首演时间只剩不到两个月,这可怎么办?王名乐突然想到我省著名曲艺作家——山西省文联原副主席、山西省曲艺家协会原主席王秀春先生,便决定登门拜访。
得知王名乐遇到的困难,81岁的王秀春先生不顾自己多病的身体全力相助,以其数十年积累的创作经验,引导、激励王名乐放开手脚创作剧本。王秀春先生还将报纸上关于梁思成、林徽因曾登上太原双塔的故事素材提供给了王名乐。梁思成、林徽因曾登上凌霄双塔。林徽因看到太原城内一湖犹如天然的巨镜,便问向导:“城里的湖名叫什么?”向导回答:“文瀛湖。”林徽因说:“湖水多像一盘砚台呀,我所站的塔便是两支毛笔,所以太原迭出英才耀文峰……”
这则故事,经过王名乐的艺术加工,便成了这部剧的序幕。此后,王名乐确立了故事大纲,夜以继日奋笔疾书,仅用短短五天就完成了整个剧本,并在王秀春先生的建议下定名为《合浪浪许家》。
齐心协力力求舞台剧精益求精
剧本创作完成,由谁执导、哪些人出演?非大同的“二柴”先生莫属。“二柴”即柴京云先生和柴京海先生。就在今年年初,王名乐拜两人为师。
两位师父平日工作繁忙,柴京海先生家有一些特殊情况,刚导演完一台大型晚会的柴京云先生则过度疲劳,这些因素让王名乐心中充满顾虑。经过一番心理斗争,王名乐最终硬着头皮去了大同。他见到两位师父后,怀着忐忑的心情,从怀里掏出剧本,并诚惶诚恐地说出想请二位师父“出山”的愿望。出乎意料的是,两位师父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于是,大同数来宝创始人、曲艺名家、曲艺作家柴京云先生成为该剧导演,大同数来宝创始人、曲艺名家、山西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柴京海先生成为该剧领衔主演。随后,王名乐立马筹备剧组,特邀我省著名曲艺演员和话剧演员:金辉、张霞、李宗全、孟春、马菁原、李玉勇、张智、姬锦钰、胡凯龙、张涛等20多位老师前来助阵。
柴京云、柴京海两位先生在太原居住了近40天。在此期间,由于食宿不习惯,两人靠安眠药入眠;疲劳时,他们还得含服速效救心丸……
其他演员与工作人员同样是尽心竭力。值得一提的是,右脚骨折的王名乐在排练期间从未退却。一桩桩、一件件,让该剧出品人太原市歌舞杂技团团长马句几度哽咽。
正是这一群敬业的喜剧人在幕后挥洒的汗水泪水,成就了台前的欢乐与掌声。演出结束后,国家一级编导王小东评价,这是一部接地气、有品位、有烟火气,还幽默诙谐的轻喜剧,剧中运用太原方言、俗语,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感,开创了方言喜剧新风格。
山西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编剧王辉先生看完本剧后,更是给予高度评价,并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这样写道:柴氏兄弟到太原,山西喜剧开新篇。王名乐写莲花落,青年宫里笑翻天。没来观众莫遗憾,元旦春节还要演。假如你要再不看,可能后悔一千年。《合浪浪许家》主创团队表示,该剧将持续上演,边演边打磨,力争成为留得住、叫得响、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 晨报记者 梁耀华 见习记者 王美如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