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9月16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4]

“老字号”蝶变重生 唤醒太原人乡愁记忆

钟楼步行街9月19日开街运营

  “钟楼步行街改造是增强文化底蕴,推动千年府城展新颜的应有之义。2020年4月,在太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迎泽区启动了钟楼步行街改造工程,现在已经基本完工,9月19日开街运营。”9月15日,太原市迎泽区副区长刘爱国在钟楼街开街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说。

改造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此次钟楼街升级改造项目北起察院后街,南至中校尉营,西起食品街、柴市巷,东至柳巷,规划总面积15.92公顷,改造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市政道路改造25条,其中步行化改造12条、全长1500米。主街西起钟楼街食品街南口,东至桥头街与海子边东街交叉口,全长700余米(钟楼街段长462米);延伸打造南仓巷、靴巷、二市场巷、老鼠窟巷、阴阳巷、四岔楼巷等小街巷800余米。“综合改造了25条小街巷,新建和立面改造修缮了钟楼街沿线36个单体建筑。今年5月启动了桥头街城市风貌更新配套工程,涉及12个建筑立面改造2.16万平方米,以及建筑亮化、室外景观等配套工程,现已全部完工,运营总面积将达到了12万平方米。”钟楼步行街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郭小燕说。
具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应保尽保修缮修复
  钟楼步行街的整体风貌和建筑有什么特色和亮点?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蒲净表示,钟楼街的建筑风貌秉承了“保护,恢复,激活”的设计原则,以及“重塑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体现时代风貌”的更新策略。
  在对现存挂牌的文保建筑、历史建筑重点保护的基础上,对改造过程中新发现的,具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做到应保尽保,修缮修复。比如毡房巷门楼、民国日报社、说书楼等,都是在拆除过程中发现,建筑主体较为完整的晚清至民国时期建筑,然后保留并加以修缮。
  其次是恢复,即对片区内已经灭失,但史料清晰、条件成熟、且代表性强的重要历史建筑进行复建。此次复建的主要建筑有明清时代的钟楼、按察使牌楼;民国以后的大中市、开化市门楼,以及大宁堂、谦和祥、开明照相馆的一大批民国建筑。
  最后是激活,在保护和恢复的基础上赋予新的空间、新的业态、新的元素,使之成为即能承接历史文脉,又能体现现代风貌的“老城新名片、府城会客厅”。
  最终形成的钟楼街整体风貌,就是“以民国风貌为主体,同时兼容各时期风貌,体现城市发展变迁的整体风貌”。复建后的钟楼街,可以说每一幢建筑都是一部历史,每一栋楼阁都有一段传说。希望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广大市民,都能够在钟楼街寻回过往记忆,回首城市变迁,发现新的惊喜。
  钟楼街改造结束了太原没有商业步行街的历史,西至柴市巷,东至海子边街,形成总长近800米的步行街,再加上5纵2横传统历史街巷的恢复,最终的步行系统总长达到了1500米。
年轻潮玩与古老建筑 “灵感碰撞”
  “钟楼街汇聚众多老字号并还原了明清时期的建筑形态。因此,我们在规划落位中尝试品牌文化兼容并蓄,传统老字号的全新升级、年轻潮玩与古老建筑的‘灵感碰撞’。”钟楼街项目的招商运营管理方、太原华润万象城总经理侯东表示,百年邮局的一旁便是极具国潮特色的民族新秀—中国李宁,“乾和祥”的茶叶也许还能与湊湊和喜茶跨界合作,再添一个爆款。“我们将把太原钟楼街打造成为一座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成为太原市面向全国的地标名片。”侯东说。
“小王府井”是老太原人的回忆
  钟楼街片区是太原府城的核心区域,始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民国,仅钟楼街片区就拥有历史街巷25条、历史建筑和文保单位18处、老字号企业16家。钟楼街素有“小王府井”的美誉,改革开放初期就有“不逛钟楼柳巷,枉来太原一趟”的说法。可以说,钟楼街既传承了百年商圈,又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老太原人的回忆,它的改造不仅是一条街的更新,而是全市乃至全省人民心中那份“乡愁”的深耕,是城市繁荣、首位度提升的象征,更是延续府城历史文脉、留存城市记忆、弘扬时代精神、打造现代都市的生动实践。
  在此次改造过程中,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留住钟楼片区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城市优秀“基因”,建设高品质宜居环境,全方位构建综合功能配套完善、古典韵味与时代韵律协调统一的特色文化街区,打造太原城市会客厅和历史文化新名片。
  下一步,将以钟楼步行街为引领,大力培育城市假日经济、夜经济、潮经济,助力“老字号”蝶变重生,唤醒太原人乡愁记忆,将大柳巷特色文化商业街区打造成集“食游购娱展演”于一体的多元消费市场,构建千年商脉、钟鸣并州、三晋文化与现代消费融合的高品质特色步行街。  晨报记者 田勇 高万军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