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9月07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7]

“90后”正青春

  ■丁国华
  辛丑仲夏,中华大地沉浸在建党百年庆祝的欢乐氛围中。6月9日,因参与筹备省高院“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我随老干处的同事敲开了老法官李必贤家。
  时值正午,在三儿子李建平家,李必贤正拿起筷子准备用餐。说明来意后,李老马上推开饭碗配合拍摄。他从抗日战争时期秘密入党、参与省法院筹备,一直聊到法院判决的“三性”和法官的初心使命。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人民法官,李必贤对年轻人的寄语是:一定要听党的话,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办案子讲究的是证据,证据是办成铁案的生命线。
  话匣子打开了,一聊就是三个半小时,为了避免打乱老人家有规律的生活,我不得不主动中断了谈话。走出门来,听同行的小邢说,这几年慰问时老人家都只是温和地微笑,没有说过话。团队成员为老人家良好的精神状态感到喜悦,更为老人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拳拳之心由衷致敬。光荣在党50年的短视频如约完
  成,颁发仪式上老人家因故未能前来。6月29日,副院长翟瑞卿送章上门,“百年百场”晋小法融媒体报道团队随同前往。这一天,老人家正在家里通过电视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胸前一枚枚纪念章正熠熠闪光。
  生活需要仪式感,真情最是打动人。陪着老人家边看电视边聊天,当我谈起最近刚去左权县组织报道晋冀鲁豫边区高等法院时,李老说,左权将军牺牲的“反扫荡”斗争中,他就在离八路军总部驻地麻田往东十来里的偏城县。那是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3万精锐部队进行的报复性“大扫荡”。战斗打响后,他在驻地大石头滩活动时发现了头顶盘旋的“双翅膀”日机,利用石头滩的地形优势时而躲藏时而诱敌,成功牵制日寇飞机一个多小时,为老百姓转移赢得了时间。
  曾经的惊心动魄如今听起来已经云淡风轻,但老人家的机智勇敢给我们留下了难忘印象。据李建平介绍:“父亲常年坚持锻炼,50岁之前每天晨跑40里。”
  听老人家回忆往事,最令人感怀的是,李老一生执着地追求真理,从敌占区到太行中学,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到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在太行革命区工作时已经是正科级,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成为省高院为数不多的业务骨干,到1983年从刑二庭审判员岗位离休,始终无怨无悔,保持乐观向上的工作状态。他说,共产党是先解放全人类,再解放自己,在党的领导下工作就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这个上午,我们一起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后,老人家心情很激动,拿出了《关于省高级人民法院成立初期的点滴回忆》手稿,薄薄的信纸上工工整整写着楷书,十分惊艳。我不由地赞叹了一句“这不仅是一段史料,还是一部有收藏价值的书法作品”,坐在一旁的李建平马上接住了话茬:“我父亲退休后唯一的爱好就是爱看书写字,92岁之前每天写书法,硬笔软笔都有。”说着就从屋里取出一个条幅,是老人家83岁时写的毛笔字“八荣八耻”,曾在北京参加过展览。
  当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李必贤位于钟楼街旧址的家。屋内陈设十分简朴。李建平说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参与筹备省政府、省法院,直到离休,从来没有跟人红过脸,两次主动把调资名额让给生活困难的同事,快60岁时把提拔副院长的机会让给了年轻同志。在工作中,从不挑不拣不攀比,清正廉洁,连当事人一杯水也没有喝过,也从来没有因自己的事跟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李必贤年近90岁时用钢笔抄写的党中央的六中全会决定,一笔一划写成的条幅可以挂满整面墙。在书柜里拍摄时还看到一厚摞笔记本,从《民法》《国际私法》到《犯罪心理学》,一本本笔记上的蓝色钢笔字、红色批注再现了老人家勤奋好学、严谨细致的态度。
  如今98岁高龄的老人家豁达、和善,通过几次采访我们成了“忘年交”。近日去家里邀请他回法院参加“老政法人讲优良传统”事迹报告会时,老人家说:“好,再回家看看吧!”
  李必贤的大儿媳、二儿子李建明、三儿子李建平都很支持老人家参加这次报告会。为此,大家还提前准备了书面的发言稿。李老的三个孩子都是下乡插队、当工人,自食其力,现在都很孝顺。
  最近一次拜访时,老人家嘱咐孩子们早早地摆上了家乡的太谷饼、苹果、月饼,中秋将至,小屋里一片祥和。返程中,李必贤的话久久萦绕在我耳旁:“感谢党,让穷人有了地有了房,过上了幸福生活,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我今年98岁了,争取再
  为党工作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