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9月01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

让城市规划走进生活创造美好

  什么是城市规划?往大里说,是规范城市发展建设,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各类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和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往小里说,工业遗产利用、老城街区更新、水系空间重整、文化遗产活化等也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让城市和人产生深层互动,让人们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成立13年来,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一直致力于此。

积极组织学术活动让行业交流热起来
  2019年9月2日,秋雨后的早晨,空气湿润且微凉,“首届平遥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周”在平遥古城的吉祥寺内举行。这场活动是由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协助平遥县政府组织的,一周时间内共举行近40场学术报告会,研究成果同期在吉祥寺展览,并成功申报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2019年精品学术活动。
  说起“首届平遥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周”,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温俊卿话语里满是兴奋。
  温俊卿长期关注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她的不少学术论文都与此有关。2018年5月,平遥县政府成立了“平遥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工作坊”,温俊卿担任秘书长。“工作坊”旨在组织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科研设计机构以及专家学者和志愿者,形成一个可以保持长期活跃的平台。
  有这样一个平台,对“平遥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来自国际国内的10支团队、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平遥、服务平遥,短期内就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社会成果、设计成果。
  天津大学联合团队7次赴平遥深入开展调查,共吸引了500余人次参加,调研时长逾700小时。同济大学联合团队策划了一系列形式丰富多样的面向公众的活动,其中举办的两期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邀请平遥当地普通百姓和国际专业团队合作,努力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感和平遥古城的国际影响力。
  温俊卿表示,此次交流周活动进一步研究了平遥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促进平遥迈向国际化,也给行业专家、管理者、公众搭建了更畅通、更自由的交流分享平台。
  这些年来,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致力于活跃省内学术氛围,搭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学术交流水平和学会服务创新驱动的能力,促进行业交流和学术进步。
  2015年,学会组织了“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学术讲座、“织补城市肌理——民风建筑风貌研究”学术讲座;2016年,组织“宜居与特色——新常态下的城乡规划”“海绵城市——针对水管理的谢菲尔德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新常态、新思维——中国风景园林转折的思考”“本土性——代表地方的力量”学术讲座;2017年,承办“2017年全国城乡规划实施评估学术研讨会”;2018年,与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开展了两省市城乡规划行业学术交流;承办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学委会2018年会,并成功申报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精品学术活动;2020年,学会积极参与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成立的服务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同时服务于会员,推荐会员单位担任联合体成员单位,推荐行业专家担任专家委员会成员,通过组织学会力量积极促进省内学术交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除了学术交流,科普也是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的全国科普日,学会都会积极参加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这个时候,城市设计、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就会成为热点话题。学会组织工作人员从理论原理到具体实例,以图示加注解的方式向广大市民进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城市规划,参与城市建设,共建美好人居环境。

普查城乡文化遗产让历史建筑活过来
  山西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规划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可以作为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文化资源包括历史人文、建筑艺术、自然景观、民情风俗、特色文化等。“其中,文物由文物部门管理,非遗是文化部门在管理,还有一种叫历史建筑,属住建系统管理,也是我的工作对象之一。”温俊卿介绍。
  历史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正式出现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年)中。2016年,住建部下发文件,要求“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随后,省住建厅于2017年、2019年多次下发文件,推动全省各市普查、确定、公布历史建筑。今年5月,由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规划院”)牵头,组织团队进行全省第二批历史建筑普查,进一步挖掘各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截至目前,我省已公布1762处历史建筑,有些已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活化利用。“古建筑长期不使用,没有人气,无人打理,更不利于保护。因此,活化利用才是对古建筑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古建筑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温俊卿解释。柳林县明清街田家沟北路44号院活化利用就是学会在普查中发现的一个不错的案例。
  柳林县明清街所在地柳林镇,始兴于明,鼎盛于清,是晋商通往陕、甘、内蒙古的交通必经之地,也是西北与中原商贸往来的重要集散地,清乾隆时期已发展成为手工业兴盛、商贾云集的秦晋码头,享有“小北京”的美誉。现尚存明清街真实反映了当时商贸繁荣的景象,而田家沟北路44号院就位于柳林县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北侧。该院落是柳林县2017年公布的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中的第4号院,最早为民国年间修建。
  作为柳林县明清街传统院落保护更新的一次积极探索,该院落基于“少拆多改、注重传承”的原则,采取“留改建”相结合的方式,在改造过程中以保护传承、优化改造为主,拆旧建新为辅。目前,更新改造工程已完成,即将作为柳林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设计师工作营地投入使用。后续结合项目宣传、学术交流等需求,该院落还将作为举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学术论坛、文化展览的空间。
  我省城市大多有着悠久的建城史,历史遗存非常丰富,再次普查历史建筑,更是需要在庞大的城市中依据历史线索抽丝剥茧,寻找深埋在建设大潮中的潜在宝藏。每到一个城市调研之前,工作组需要做大量文献查阅工作,基本了解城市发展脉络、锁定调研对象所在区域、确定调研线路。调研除了实地踏勘、拍照记录、登记信息,还需要开展大量访谈工作。通过走访当地老人、熟悉历史的文化人往往能够发现更多历史线索,挖掘更多蕴含历史价值的建筑。“这是相当复杂、需要相当的耐力和细致敏锐的判断才能快速完成的一项工作,在流逝的时光中抢占被不断冲刷的历史信息,其意义是大家一城复一城奔波的持续动力。”温俊卿这样评价历史建筑普查工作。
  当然,普查的同时也要把这些好的保护利用经验做法推广和分享出去,省规划院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正在持续通过微信公众号介绍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案例,社会反响良好。
  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近年来,学会共编辑出版会刊《城镇化研究》20期,以“研究理论、繁荣学术、总结实践、指导工作”为宗旨,吸取国内外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的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努力服务国家以及山西城乡规划建设。

推进行业技术进步让技术人才冒出来
  “作为城乡规划领域的全省性学术团体,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把‘努力保证行业技术工作的先进性、创新性,调动全省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我省规划设计行业竞争力与活力’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张玉民表示。
  2015年,山西省城市规划协会撤销,行业评优活动和省内注册规划师继续教育中断。为保证省级行业组织能够顺利向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国家级优秀项目评选,学会经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同意,主动承担起2017年度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2019年度全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的组织,陆续向“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机构推荐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保护实施评估、太原都市区规划、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山西大学东山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忻州秀容古城保护规划等一批省内优秀规划设计项目。2017年度,我省获国家三等奖1项;2019年度,我省获国家三等奖3项、表扬奖2项。
  城乡规划设计比较专业,让我们选取两个例子从通俗的角度认识一下。
  忻州秀容古城就是现在山西旅游火出圈的忻州古城,始建于东汉末年,唐、宋扩建,清末建成完整城池,曾为直隶州城,是级别高于平遥的一座千年古城。历史上,秀容古城中寺庙林立,秀容书院书声琅琅,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古城。
  然而,如果5年前你来到秀容古城,肯定会被眼前的一幕幕震惊:南城楼附近到处是居民丢掉的垃圾,很多明清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己破败不堪,街道狭窄,危房幢幢,道路坑洼不平,出行不便。为了让秀容古城焕发往日的光彩,忻州市2016年对秀容古城进行规划建设,2017年开展修复改造。2018年,修建一新的一期工程南城墙、东城墙和秀容书院、泰山庙、财神庙、关帝庙呈现在市民眼前。2019年,秀容古城又开始二期工程建设,活化古城建设全面展开。
  在规划中,忻州秀容古城以中国杂粮之都为支撑,以五台山佛教文化为牵引,以温泉康养为升级,文佛融合,佛食融合,食沐融合,商旅融合;以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为布局载体,以忻州文化和十五县市区风情为创作主题,以古城街坊商业生活形态为创意元素,打造集文化展示、商业休闲、民俗娱乐、手工创意、民宿体验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现在走在忻州古城内,南北大街两侧是错落有致的门面房,每户均是砖木结合,工艺精美,砖雕照壁各具特色。站在秀容书院的廖天阁上,看到的是高低起伏的明清建筑群,远望东南是牧马河的流水,听到的是九龙岗外的松涛声……
  另外,山西大学东山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也引人瞩目。山西大学东山新校区位于南中环街东延沿线、东山城郊森林公园脚下,规划时就充分考虑了分期建设与整体规划的关系,倡导具有生长性的功能布局与交通组织,将生态化与城市化融合,独创“大学山城”新山大;由地而生、有机生长,营建台地合院场所景观;形成的十字正交轴线反映中国与西方城市设计思想的伟大融合;设计建造全生命周期智慧生态校园;最终成为融贯中西古今的建筑艺术,打造百年山西大学新地标。如今,山西大学东山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成,一座座崭新的高楼已经拔地而起,九月份迎来第一批入住的学生。
  风起帆扬,奋斗当时。展望未来,信心满满。
  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郭文炯表示:“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学会将继续团结山西省广大城市规划、研究、设计、建设、管理工作者,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及有关活动,举办专业考察,传播推广城市规划先进技术,提高山西省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为山西省城市发展和建设作出贡献。” 晨报记者 张云峰

学会简介

郭文炯
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中共党员,教授,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太原师范学院城镇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山西省高校工委联系专家。

张玉民
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城镇化、城乡规划设计及研究工作,入选2013年度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8年度“三晋人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

温俊卿
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
  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
  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是由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太原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起,于2008年5月经山西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群众社会团体,挂靠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业务主管部门为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其核定的业务范围包括:就城乡规划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推广先进技术,参与论证、咨询,编辑出版学术刊物,接受相关工作委托。
  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学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学会自成立之后,于2014年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2021年3月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