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8月30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三成60后追星族每月追星花费超5000元

  打榜、控评、应援、买代言……退休三年,58岁的秀英(化名)成为一名妥妥的“饭圈阿姨”,三年追过的偶像比过去五十多年追过的都要多,为偶像付出的时间和金钱,也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如今,像秀英这样热衷于追星的中老年人群,正越来越多,有的是年轻时就爱追星,更多的是退休后为了打发时光。
  与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群追星并不太看重颜值,而是更关注人品、性格以及作品等内在涵养,抑或所追的对象能够填补自己的情感或精神需求。
  也因此,他们追星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明星,还包括伴随当前各种内容平台而成名的网红、主播等。
  他们追星的疯狂程度,也比年轻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线上打赏动辄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线下应援、看演唱会、参加见面会……
  根据融360《维度》联合腾讯理财发起的一项《追星群体中到底有多少人愿意为偶像买单》的调查问卷(以下坚持调查问卷),有三成以上(34.05%)的60后追星群体,每月为追星消费超过5000元,比例远超其他年龄层粉丝。
  中老年人群对追星的狂热和高付费能力,催生了中老年粉丝经济的到来,这为老年产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

中老年人的购买力不容小觑
  2020年1月,Owhat发布《2019偶像产业及粉丝经济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偶像产业市场规模达到604.5亿元,同比增长26.4%。预计2020年,规模将达1000亿元。
  而种种现象和数据表明,越来越多开始追星的老年人,正在成为千亿粉丝经济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海,一位80岁老人为了追星,连夜买机票从上海独自飞到北京;
  四川,一位70多岁老人迷上抖音一位情感主播,每天准时看该主播直播唱歌聊天,并疯狂充值抖币刷礼物。仅半个月就充值近万元用于打赏;
  南京,一位60岁老人退休后为打发时间,喜欢上看直播,为了给女主播刷礼物打赏,花费70多万元。
  这几则新闻里报道的追星现象,或许并不理性和健康,但却反映出中老年粉丝经济背后的市场潜力。
  白皮书将粉丝经济定义为,以粉丝为主要核心消费者,围绕偶像做出的直接或间接的购买行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AgeClub对中老年人追星的对象、购买行为以及消费金额做了调研。
  调研发现,中老年人追星的对象主要分三类:
  同时代的中老年明星,中老年人群大多早在年轻时就喜欢上他们,一直持续到晚年;
  当下火热的小鲜肉流量明星,中老年人群通过网络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等了解到这些新生代偶像,被其身上某个特质所打动,尤其偏爱励志人设;
  成名于各大内容平台的情感类、生活类网红。喜欢他们大多是因为这些网红能够理解自己,关注他们可以填补晚年空虚、孤独的生活。
  购买行为也分为两类:
  直接购买。例如购买专辑,参加演唱会,杂志、写真等,直播打赏,购买网红售卖的产品等。许多人分享自己父母为了看喜欢的明星演唱会,会买最贵的内场票;
  间接购买。购买代言、参演电影票,或者作品中植入的产品等等。
  中老年人每月的追星消费,特点明显:
  根据调查问卷,中老年追星群体平均每月的追星消费明显高于年轻群体。
  60后追星群体每月为追星消费超过5000元的比例超过三成,2000—5000元的接近两成,这两类比例都高于其他年龄层次;
  60后追星消费200元以内的比例只有三成,其他年龄同消费段则普遍高于七成;
  70后追星群体每月追星消费超过5000元的比例也普遍高于其他年龄群体,且有两成以上的人消费超过1000元,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群体的消费层次。
精神需求与互联网加速渗透助推中老年粉丝经济崛起
  中老年粉丝经济崛起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时代和人群印记,也是需求和社会变迁的共同推动。
  脱离社会的空虚,价值感缺失
  工作和家庭,是现代人生活的两大重心。而老人退休后,脱离职场,陡然失去一大重心,往往会引发心态失衡,一是无所事事的寂寞和空虚感;一是丧失了工作带来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这种脱离社会带来的情感空白,急需填补,广场舞、老年大学、老年旅游等文娱业态的兴起,便是源于中老年人群旺盛的精神需求。追星亦如此。
  中老年人追星的行为主要分为两类:情感型追星。即从偶像那里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认为偶像满足了自己的情感或精神需求;目标型追星。即将自己的目标或理想寄托在偶像身上,通过帮助偶像实现梦想的方式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中老年人群选择追星,本质其实是寻找新的价值寄托,希望通过追星这个行为,重新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经济水平提升,价值观念转变
  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室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2017年年底中国人均存款金额为4.92万元,其中60岁以上老人人均存款8万元,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
  物质水平的提升推动了中老年人群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的加速转变,他们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积极接受新事物。
  AgeClub合伙人&创新咨询业务负责人殷毅曾在演讲时对不同代际老人的特点进行了剖析,将60后、70后定义为新老人,他们与传统老人相比有三个变化:自我成长、追求美好、拥抱变化。
  换句话说,他们有钱有闲,愿意为追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是支撑中老年粉丝经济崛起的必要条件。
  另外,中老年粉丝经济的崛起还有着另一层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国首代追星群体的老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娱乐圈的繁荣,造就了专属于那个年代的追星风潮,许多60后、70后中老年人年轻时便是这些追星群体的一员,他们经历过那些疯狂的追星年代,对于追星有着强烈的认可和情怀。
  互联网与短视频的出现,缩短了传播路径
  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出现和兴起,模糊了明星和网红的边界,缩短了传播路径,扩大了信息接收渠道,给了中老年人群直观了解明星、网红的机会。
  过去,中老年人群要想认识或者了解一个明星,往往只能通过电视等传统大屏媒体。现在,通过网络平台,中老年人每天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明星和网红,也能迅速了解几乎任何一个明星或者网红相关的信息,甚至能与他们进行互动。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当接触明星、网红的数量多、频率广,且能够通过网络、短视频更加便捷地了解他们时,很难不令本就精神生活匮乏的中老年人群“粉上”。
  与此同时,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国老年人群的互联网化速度提前了3—4年。根据CNNIC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50岁以上网民数量已经达到2.6亿,比2019年底增长了一倍多。
  伴随中老年网民数量的增多,未来中老年追星人群也必将迅速增长,成为粉丝经济里新的增量人群。
中老年粉丝经济背后的产业机会
  回到老年行业,中老年粉丝经济的崛起将带来三大产业机会:
  中老年粉丝经济的崛起,表明在中老年人群中,明星、网红代言、种草的营销方式是非常奏效的,偶像对其购买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启用明星、网红营销的方式,在老年行业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且逐渐趋向多元化,代言、种草测评、直播带货、电商售卖等方式都已经出现。
  中老年网红连接的多是年轻粉丝,由于粉丝结构失衡,他们一直面临商业变现的困局。把目标用户转移到中老年群体,是解决变现困局的一条路径。
  一边是中老年粉丝经济崛起,一边是中老年网红越来越多。
  相比年轻粉丝,中老年粉丝与中老年网红处于相同年龄段,彼此间有着更多的相似经历,身份认同更强,且中老年粉丝有着更高的忠诚度和更强的付费能力。
  如果将中老年网红与中老年人群连接,不论是契合度还是信任感,都远比年轻人要高——这可以解决中老年网红当前面临的变现困局,拓展多元化变现模式,进而依靠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影响力带动整个老年产业的发展。
  最新调研发现,许多知名中老年明星、网红已经开始发力中老年人群,通过调整内容和运营,提升中老年粉丝的数量。
  此外,在商业变现模式上,中老年明星、网红也有了更多元化的路径,比如时尚奶奶团、乐退族等中老年网红,MCN机构都已经开始拓展面向中老年人群的商务代言、商演等。
  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认为粉丝经济是一个小众市场,但其概念早已不仅仅局限在“追星”这件事情上,品牌的内容和价值观输出,同样能够撬动粉丝经济的狂潮。
  可以预见,在中老年行业,伴随人群观念变化和精神需求增加,粉丝经济的崛起和扩大也会成为未来的趋势,进而带动老年行业生长出丰富而又多元的业态。 据微信公众号Age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