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6月07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7]
(上接05版)

“只要努力了,考多少分无所谓”

  田振洋今年71岁,退休前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亲身体会了高考对人生的重要性。”田振洋觉得他是家里对孙子教育最有发言权的人。
  孙子壮壮上学后,就在田振洋的陪伴下学习成长。过去,田振洋采取温和的教育方式,壮壮遇到难题,他会和壮壮一起讨论、一起研究,最终壮壮总能从中获得灵感,从而找到解题思路。
  可是,到了今年5月,壮壮就要参加高考的关键时期,田振洋反而焦虑起来。他总担心壮壮和儿子当年一样,上了考场就怯场,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于是,他不由自主地对壮壮开展了“心理教育”。“考多少分真的无所谓,只要努力了,你一定能考取理想的大学。”这句话从壮壮第三次模拟考试后就被田振洋反复提起。第一次,是田振洋在晚饭桌上闲聊时笑着说的。他自认为找的时机非常恰当,会减轻壮壮的负担。谁知,壮壮听了这话,抬头挤了一个微笑,加速吃完,就回卧室用功去了。
  从那天开始,田振洋只要看到壮壮,就会提起这句话,一天能说上若干遍。每次讲完这句话,他就觉得紧张的心情会稍微放松。慢慢地,他发现,原来很愿意和他聊天的壮壮,总是躲着他:吃饭时,端到屋内吃;想上卫生间,出卧室门前要先确定一下他的位置;早晨起床洗漱时,如果他在卫生间,壮壮甚至不洗漱就上学去了。
  田振洋想不通,壮壮为什么突然变成这样。

■心理咨询师建议:
不要“关心过多”,而要“镇静自若”
  田振洋用的是一种反暗示的方式。表面上传递的是一种轻松的态度,实际上折射出他担心孙子考不好的焦虑。
  这样的语言是老人情绪的一种体现。可能说一次不会起到什么副作用,但是成天反复说,考生就会接收到爷爷的这种焦虑情绪。孙子会认为,如果自己考不好就会被扣上不努力或者能力不行的帽子。孙子的有意躲避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田振洋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孙子能轻松应考。但他要先放平自己的心态,不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孙子身上,去做一些自己平常喜欢的事情,分散分散注意力。越临近考试,越要像平常一样。自己轻松了,才能将轻松的状态传递给孙子。 晨报记者 乔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