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4月07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7]

关于抑郁症的常见问题,你知道几个?

  伴随着生存竞争的加剧和精神压力的影响,很多人经常感觉自己“不开心”“不顺心”,有时还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抑郁了,甚至还有人错把一时的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画上等号,把自己吓得不轻。那么,抑郁症和抑郁情绪究竟有什么不同?怎么判断自己到底是一时情绪低落,还是真的患上了抑郁症?不妨先从怎样辨别它们的症状说起。
  1.
  如何识别抑郁和抑郁症?
    抑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抑郁情绪,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比如说,工作中受到挫折后,心情会很糟糕,甚至会出现莫名的难过、哭泣、不想做事,甚至不思饮食、难以入睡等等,这些都是抑郁情绪的常见表现形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这种症状通常能够在短时间内逐渐减轻消失,同时能正常参加工作学习,因此这种情况不能称为真正的抑郁症。
    抑郁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在过去的两周内反复出现以下两种表现:(1)没有愉快感(原本能够开心的事,却高兴不起来);(2)兴趣下降或丧失(对以往感兴趣的事,失去兴趣)。
    在具备上述2项之一的基础上,同时出现下述4项以上,就符合了抑郁症的症状条件:(1)体重下降或增加(一个月变化超过5%);(2)几乎每天失眠或嗜睡;(3)几乎每天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不仅主观感觉,而且他人可以观察到);(4)几乎每天都觉得疲劳或精力不足;(5)几乎每天无价值感或过度自责;(6)几乎每天思考或注意能力减退或犹疑不决;(7)反复想到死亡,或产生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
    此外,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超过两周,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情绪产生了痛苦的体验:影响了职业功能、社交或角色功能,如,不能像以往一样正常上班、工作能力下降、婚姻不和谐以及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等。
  2.
  普通人群如何定量评估自己的抑郁情绪?
    普通人群可以根据下表中列出的情绪在过去2周里出现的频率来进行评估。
    总分<4分:没有抑郁;5—9分:轻度抑郁;10—15分:中度抑郁;15—19分:中重度抑郁;大于20分:重度抑郁。
  3.
  抑郁了该怎么办?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严重时会产生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
    此时,应积极寻求正规的精神专科就诊。如果是轻度抑郁,可考虑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如果是中度以上抑郁,建议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可辅助心理治疗;如果是中重度以上抑郁,建议尽早选择药物治疗并联合心理治疗或物理治疗,如果有强烈的自伤、自杀想法和行为,建议尽早住院治疗。
  4.
  药物会成瘾吗?
    抗抑郁药不是成瘾物质,不具有成瘾的药理学机制,是不会导致成瘾的。只是长期应用抗抑郁药物后,突然减药或停药会产生停药后的不适,这种情况也不是成瘾的戒断表现,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降低减药带来的不适。
  5.
  抑郁症会遗传吗?遗传的风险有多大?
    多数疾病都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抑郁症也不例外,抑郁症的总体遗传度为30%—40%。抑郁症患者的父母、子女、同胞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倍。抑郁症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决定的。具有遗传背景的情况下,个体对应激因素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决定了个体的易患病风险,并不一定由遗传风险决定,塑造良好的个性,可能会降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
  6.
  抑郁症和自杀之间有什么关联?
    自杀是抑郁症最严重、最危险的症状之一,也是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很容易出现悲观厌世的想法,抑郁症患者强烈的孤独感是导致其自杀的重要因素。随着症状不断恶化,患者的孤独感会越来越强,认为“自己已经没有活下去的价值”这种情绪的持续存在,显著增加了自杀的风险。
    自杀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预兆的,而且自杀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而避免的。如果发现身边的人反复提及死亡或与死亡相关的话题,要引起重视。
    积极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有助于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及时就诊和治疗至关重要,住院治疗是降低自杀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7.
  运动对缓解抑郁症有帮助吗?
    答案是肯定的。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近期发表的一项涉及120万人的研究表明,无论哪种类型的运动都有助于减轻精神心理压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团体锻炼的形式对于减轻精神心理压力的效果较好。通常大于30分钟的运动,降低精神压力的效果较好。至于运动形式,研究发现,挥拍类运动效果较好。
  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激越主要表现为胡思乱想,脑袋中反复思考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内容没有条理,大脑持续处于紧张的状态,烦躁不安。迟滞在心理上表现为思维发动的迟缓或者是在行为上表现为显著持久的意志行为迟缓。生活被动懒散,常常独自坐在一旁,或整天卧床不想做事,不想学习、工作,不愿意外出不愿意参加平常喜欢的活动或者是业余爱好,不愿意和周围人接触,常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严重回避社交。不讲个人卫生,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少语少动,少食不食不动。
    阎丹峰(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早期干预科副主任,精神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抑郁障碍研究协作组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