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3月26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我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

“限塑”生活模式,你适应吗?

  扩大禁限塑范围,把禁限塑工作将纳入法治轨道,提高替代品的产能,提倡绿色购物……3月25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我省治理塑料污染治理的一系列举措。
  禁限塑:范围更广时间更前
    塑料及塑料制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如用于产品包装、餐饮打包、农用地膜等等方面。可是,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有目共睹。
    要在保护环境与便利生活中取得平衡,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必不可少。在这方面,山西省不仅非常重视,而且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即2021年7月1日要在全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为了加快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步伐,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有六大方面高于国家要求,突出体现在“六个更”上:禁限塑重视程度更高、禁限塑范围更广、禁限塑时间更前、治理体系更健全、禁限塑治理更规范、宣传舆论氛围更浓厚。
    其中,禁限塑范围方面,山西省由国家要求的省会城市建成区实施范围扩大到大同、长治、临汾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
    不止于此。我省对标先进省份做法,聚焦重点领域,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和一次性塑料用品等3种难回收、消耗量大的塑料制品的禁限塑时间比国家要求提前了一至两年。
    目前,我省正在开展《山西省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规定》立法工作,禁限塑工作将纳入法治的轨道。
  替代品:产量足质量好
    限塑禁塑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迈入绿色时代。实行限塑禁塑后,山西省积极推广使用纸袋、环保布袋、无纺布袋等替代产品的同时,鼓励省内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开发生产可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不含重金属、氰基、丙烯酸酯等有害物质,在堆肥条件下6个月可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自然环境完全无毒无害,可用于农用地膜、保鲜膜、餐盒、快递袋等,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
    如今,我省可降解塑料产能达到4万吨,产品通过了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部分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远销意大利、英国、法国、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有效满足省内限塑禁塑的需要。
    多年来,省工信厅一直关注和推进可降解塑料生产企业的发展。目前,我省有金晖兆隆和龙骏艾柯两家可降解塑料生产企业。
    随着限塑禁塑的推行,省内的可降解塑料生产企业将进一步扩大产能,提高绿色产品供给能力,以满足省内和国内市场的需求。
  塑料品:使用回收均应报告
    近年来,塑料制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用品消耗量持续上升,零售场所、餐饮外卖等是使用的主要场景。向商务部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情况,是让企业落实“禁塑令”的有效措施。也就是说,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盒等,不是你想用就能用。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外卖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商务部门报告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情况。《商务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办法》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外卖企业,应当通过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系统,向所在地县级商务主管部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
    报告主体包括: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外卖企业和环保替代产品供应商(含个体工商户)。其中,商品零售场所包括:商场(百货店、购物中心、家居建材店、专业店、专卖店、厂家直销中心)、超市(大型超市、仓储式会员店、便利店、食杂店、折扣店)等。
    截至目前,我省向商务部门报告的企业累计为2090家,位列全国第二位,报告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其中,商场520家,超市1033家,电商平台企业105家,外卖企业(餐饮)184家,可降解塑料原材料供应商23家,可降解塑料制品供应商14家。
  治污染:强监管多引导
    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离不开生态环境部门。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监察专员武玉祥表示,今后,我省生态环境部门将加强废塑料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环境监管。
    废塑料回收方面,回收单位应按原料树脂种类进行分类回收,并严格区分废塑料来源和原用途,不得回收和再生利用属于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废塑料。对于回收中转或贮存场所,回收单位要配套建设有污染防治设施和设备。
    废塑料再生利用,为资源节约作了巨大贡献。为了防治污染,废塑料应按照直接再生、改性再生、能量回收的优先顺序进行再生利用。
    省生态环境厅将会同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重点对全省11个市开展塑料污染治理督促检查。对属于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范围的问题,依法立案查处,重大典型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对实施不力的责任主体,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除了监管,宣传引导也极其重要。因此,我省一方面提高企业、公众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一方面倡导主动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提倡绿色购物方式,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晨报记者梁耀华
  
  ■新闻延伸
  “限塑”生活模式,你适应吗?
    禁限塑令来了,你还在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吗?3月25日,记者走访发现,太原不少商超和餐饮门店的购物袋已然“换新”,一些市民自带购物袋逛超市。
  超市用上可降解塑料袋
    3月25日,在山姆士超市建南店各收银台,曾经的塑料袋已被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替代。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标注“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请多次使用”“废弃后建议回收再利用或堆肥化处理”的字样。
    山姆士超市建南店所用的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分大号、中号两种规格。大号购物袋1元/个,中号购物袋0.7元/个。“去年12月5日,我们门店开始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山姆士超市建南店店长刘春兰表示。
    记者又走访了家乐福超市太原长风店、北京华联超市太原亲贤店,发现这些门店均提供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价格基本在每个0.5元至1.9元之间。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的一次性塑料袋相比,可降解塑料购物袋质地更柔软,呈半透明状态。
  自带购物袋的人多了
    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布袋等环保袋替代了超市使用了多年的塑料袋。市民对于这种替换有何看法呢?“这样的措施可以减少‘白色污染’,逐渐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原市民任晓霞说。与任晓霞一样,不少消费者理解并支持这一措施。
    任晓霞每次前往超市或集贸市场购物之前,总要从家中带几个袋子。生活晨报记者走访部分超市时发现,自备购物袋的市民多了起来。3月25日,在美特好超市太原迎宾店收银台前,一位年轻女士结账后,从口袋里掏出了自备的购物袋,将购买的商品一一装起来。“从今年春节开始,我都是自己带个袋子。”她说,一方面是这样可以省点钱,另一方面也是为环保贡献一分力量。
    不过,自带购物袋的消费者,老年人远多于年轻人。很多老年人携带着各色大小不一的袋子,甚至一些布袋已经褪色。
    山姆士超市建南店店长刘春兰表示,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之前,该门店每天出售五六百个塑料袋,更换为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之后,购物袋日使用量为300个左右。
  不可降解袋仍在用
    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已逐渐被一些企业与消费者接受。可是,一些商店或摊主仍在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在太原市许坦西街北张小区附近的一家菜店,货架上悬挂着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附近居民购物时可随用随取,完全免费。对于为何还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经营者表示自己并不知道不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了,另外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的成本肯定要高许多,以后看情况再换。
    在蓝海农贸市场、开元农贸市场,经营者使用的基本都是一次性塑料袋。据了解,有的经营者不了解禁限塑令,有的经营者支持相关政策的实施。
  执法护航绿色生活
    在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巡视员高航表示,为积极响应国家“禁限塑”政策,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我省市场监管部门对全省塑料购物袋、聚乙烯农用地膜等塑料制品生产销售企业开展摸底排查和监督检查,督促生产企业严把原料入厂和成品出厂检验关,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还对各类小商品、日用品批发市场中销售塑料购物袋等塑料制品的商家开展监督检查,并严厉查处生产、销售纳入淘汰类目录的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截至目前,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649人次,检查2233余家生产经销企业,发现问题并责令整改115起,立案查处14件,查封扣押购物塑料袋320公斤,没收农用地膜102卷,抽查农用地膜和塑料购物袋351批次,发现并处置不合格产品33批次,涉案金额累计96224.5元,有效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在进行检查抽查的同时,共计向塑料制品生产销售企业发放禁限规定告知文件14350余份。
  晨报记者梁耀华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