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3月18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蓝色之光闪耀塞北古镇

——山西消防救援总队成功举办“蓝色之光-2021”地震救援综合实战拉动演练

  11支专业队伍集结、800余名指战员奋战、22头搜救犬出动、5万余件(套)救援装备亮相,25台车辆驰骋,2架直升机临空……3月15日至3月17日,由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举办的“蓝色之光—2021”地震救援综合实战拉动演练暨比武竞赛在塞北古镇大同天镇举行,实战检验全省地震救援专业队伍的建设成效。
    此次演练是按照地震灾害现场真实环境设置的,所有的演练科目、所有的参演队员,都是从实战的角度出发,以实兵实装演练,以实战实景对抗。纵观整场演练,其中,快捷的集结方式、紧凑的时间要求、完美的演练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快捷的集结方式
    每当地震灾害发生,救援人员能够早到达现场1分钟,就意味着被困人员多了一分被救的希望。因此,救援队伍向地震灾区快速集结,就是此次演练的第一个科目。
    此次演练假设:山西大同天镇县发生里氏6.1级“地震”,受灾区域波及2个乡(镇)10个行政村。总队指挥部随即发布集结命令,北部片区的大同支队首先乘车赶赴灾区,与此同时,同属北部片区的朔州支队、忻州支队也相继乘车出发。
    为了尽快抵达灾区,中部片区的太原、晋中、吕梁、阳泉4个支队采取航空投送方式,乘坐飞机赶赴灾区;南部片区的临汾、运城、长治、晋城等支队也采取铁路运输方式,乘坐动车赶赴灾区。截至3月15日14时,11支救援队伍的数百名救援人员全部到达了灾区现场。
    从汽车到飞机再到高铁,11个支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这在现实的救援中是一种常态。此前,无论是总队,还是各支队,都分别与当地的铁路、航空、医疗、气象等职能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目的就是当灾难发生时,救援队伍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展开救援,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
  紧凑的作业时间
    参加过地震救援的人都明白,在救援现场是必须争分夺秒的。因此,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此次演练对时间的限定非常特别。
    以往的演练中,通常是在固定的时间点集结后,救援人员统一开始一个科目的比赛,当这个科目所有人的比赛结束之后,再开始进行下一个科目。但在此次的演练中,指挥部只是要求所有的参赛队必须在72个小时内完成所有的科目,中途无论是吃饭、睡觉、休整,都由参赛队自己掌握。也就是说,假如你的体能可以坚持,你可以选择一口气完成所有的项目之后再休息,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比赛时间,全天24小时,演练裁判都会等待。地震救援有黄金72小时之说,这也是演练确定最长72小时的根源。
    天镇县属于大同支队的辖区,因此,大同支队充分发挥了主场优势,从15日早上集结赶赴现场后,就立即开始了徒步负重十公里的科目,之后又一口气接连完成了宿营地搭建、人员搜救、安全支撑等5个科目。其他支队也纷纷你争我赶,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有参演支队都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科目的演练。
  完美的演练效果
    除了快速集结、徒步负重、营地搭建、人员搜救、安全支撑之外,此次演练还设置了顶撑及狭小空间救援、绳索救援、安全破拆、搜救犬野外搜索、无人机制图及通信联络,以及政工科目、战保科目、信息科目、宣传科目、管控科目、专家科目等一共16个科目。每一个科目,都是实战中可能遇到的需要解决的困难,都是每一支救援队伍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或基本素质。
    此次演练搭建了2.1万余平方米废墟场地,最大限度地还原了震后场景,使得参赛队员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得到了锤炼。在徒步负重十公里科目中,很多人脚上起了泡,脚趾磨出了血;在人员搜救科目中,很多人的手套磨出了5个洞,手指甲劈开了;在安全破拆科目中,一个个大力士手持沉重的无齿锯,手不抖、脸不红,目不转睛地盯着破拆目标,直到它肢解、破碎;演练场上的宣传员,在同样的负重徒步中,还要承担起拍摄的任务;演练场上的政工人员,时时不忘激励队员,时时号召大家团结协作……
    彭建宏总队长、杨守成政委亲临现场,对每个项目每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演练结束后,彭建宏总队长指出:本次演练,规模之大、标准之高、内容之实、评判之严,有机结合了实兵实装演练和实景实战对抗“两大理念”,在我省尚属首次。11支队伍斗严寒、战狂沙,锤炼了作风,磨炼了意志,锻造了队伍,充分展示了山西消防敢打必胜、攻坚克难的过硬本领和战斗精神。
    大风起兮云飞扬,有猛士兮可以守四方!
    晨报记者 张旭东/文 王慧镌/摄 山西消防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