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2月23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柏叶里的年味道

  ■张高明
    那燃烧的柏叶发出的轻微噼啪声,满院子的柏香味儿,从除夕夜持续到正月初一,都氤氲着浓浓的年味儿,映照着人们沉浸在年味儿中的喜悦,“烧”出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
    我十岁时,爷爷已经六十岁了,常年劳作的他,脊柱变形、腰直不起来,走路一直保持着弯腰的姿势,正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的绝妙注解。
    记得那是一个白皑皑的年节。腊月二十八,他领着我,踏着积雪,拿着镰刀,去村附近的山上砍柏树枝、柏树叶。
    爷爷用绳子捆好的一大捆柏树枝叶,放在佝偻的背上,走了四五里路,放进几家合住的四合院里。我因为身体虚弱,只能双手抱着一点柏叶回家,兴奋地盼望年节快点到来。
    那时,每个院里,家家户户专门用土坯砌成的锅灶用于蒸过年吃的团子(黄蒸)和馒头(本地叫点心),柏叶就放在临时锅灶旁,绿色的柏叶和刚出锅的黄蒸,加上灶里红红的火焰、院里的白色雪景,感觉真是一幅绝妙的农家水墨画。
    等到除夕夜,吃饭前放几挂鞭炮,是和年的第一次正式对话。
    我们故意把鞭炮放在柏叶旁,等着越来越近的年的脚步声。将近十二点,便可以去点燃院里的柏叶。漆黑的夜里,听着柏叶燃烧发出的声响,火光照耀着全家人的笑脸。
    等到初一早上,柏叶仍在时有时无地燃烧着,有的柏叶没有烧完,火已熄灭,就要重新点燃。夹杂着早上再放一次的鞭炮声。那噼噼啪啪的响声,燃放了多少年的乐趣!等一大堆柏叶完全或不完全烧成灰,在初五之前,按旧时风俗不能去清理。
    爷爷告诉我,拨开柏叶灰,看看能不能在灰里找到粮食颗粒,找到麦粒,预示着今年小麦丰收;找到米粒,就是当年种谷子好;如果有玉茭粒,玉米就能有个好收成。
    我找了半天,也不知是眼不好还是什么原因,一无所获。
    爷爷说,我给你找找,他拿起棍子拨了一会,便找到了两三个烧焦的玉茭粒,我拿过一个放在嘴里,觉得香味满口。
    我参加工作不久,爷爷就去世了,我一直没有留意柏叶灰里到底能不能找到粮食颗粒,也没有思考这种风俗的文化内涵。
    前几年,我在老家过年,提出要烧柏叶,当时七十多岁还身体健康的父亲说,别人都不烧了。我说为了回味小时候的年味儿,为了纪念爷爷的辛劳,我们要烧一次。
    父亲知道我从小没有劳动过,就自己拿着镰刀去了,我跟着他去村边砍柏叶,一如当年跟着爷爷。
    等正月初一柏叶烧完,我专门在灰中找粮食,父亲说,灰里哪能有粮食呢?那是人为了吉利,为了好年景,故意将谷子、玉米、小麦的颗粒撒在柏叶里。
    我听后恍然大悟,古老的风俗里寄托着农民沉甸甸的粮食梦啊。我也由此联想,柏叶不是谐音“百业”嘛!
    红火烧柏叶,不是寓意百业兴旺嘛!我将烧柏叶的场景,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后,引起许多微友的共鸣。
    这两年,父亲已不能正常行动,我也渐渐到了“暮秋”。回老家过年成了奢侈的梦。爷爷去世35年了,在梦里我们也没有相见过。只有在年节时候,回忆烧柏叶的时光,仿佛才找回了年的味道。
    (作者单位系长治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