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12月31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5]

这些新词成为年代烙印

  2020年发生了太多不可预见的新闻事件,以至于连《牛津英语词典》都无法像往年一样评出一个年度词汇,而是列出了一个词汇表。
    这是变化的一年,环境的不确定性促使大量新的词汇在今年涌现,其背后是新趋势、新行业、新生活方式、新潮流的涌现。这些新事物,改变了2020。
  1
  新型冠状病毒
    作为2020年的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这种不期而至的病毒,猝不及防地打乱世界的秩序,迫使人类采取一切措施,来应对其对人体的入侵。
    潜伏期长、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很多人都已见识过它的狡猾。虽然人类很快想出种种方法,在这场危机中占得先机。然而,在灾难面前,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以及警醒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真的无所不能吗?人类可以脱离大自然吗?这场疫情告诉我们,恐怕不能。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2
  云监工
    同样改变世界的还有2020年的网友们,虽然担忧恐惧,但很多人仍怀有一腔热血;虽然不能冲在一线,但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挥众筹智慧,用特殊的方式守望相助。
    比如在线观看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24小时直播,云上监督医院建设进程,也就是“云监工”。
    比如在网上下单,给医院匿名寄物资,这些订单都没有注明准确的收件人,只写着“请交给任何医务人员”。
    比如在网上对陶勇医生被砍事件声援,对“杭州女子失踪案”提供分析,对“快递柜收费”一事发出观点等,诸多社会热点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3
  居家隔离远程办公网课
    而疫情对于人们生活最大的改变,是将“云”字带到了各个角落。不只有云监工,还有云医疗、云展览、云课堂、云诉讼……大家习以为常的社交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被破坏,一种新的规则得以诞生。
    为阻断病毒的传播,人们必须遵守疫情防控的各类措施,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14天成为一个新的度量单位。为了减少返岗办公的交叉感染风险,远程办公也逐渐成为潮流。
    客厅舞狮子、鱼缸钓鱼、视频打牌……从宅在家的自娱自乐到复工后的花式居家办公,很多人都将“苦中作乐”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对于不得不在家上网课的学生来说,并不意味着就放松了,在家也要穿校服,作息时间和在学校相同,有的还自备上下课铃,上网课也有满满的仪式感。
  4
  口罩核酸检测健康码
    2020年,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三件必不可少的东西,口罩、核酸检测和健康码。
    疫情初期,“一罩难求”的情形还让人记忆犹新。如今,口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标配,口罩文明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还发现了戴口罩的其他好处,譬如不用化妆了、遇见不熟的人不用做表情管理了、不怕被认出了等。
    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的金标准,很多人也都清楚了核酸检测的流程,现在国内各大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和速度都是“杠杠的”。
    人们出行的标配则是健康码,“一码通行”让复工复产更加科学有序,这也是中国抗疫进程中的一个创新发明。
  5
  民法典
    对于中国的法治进程而言,今年最新的成果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7编、84章、1260款条文、超10万字内容,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堪称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其中,防高空抛物、住宅建设用地期满可自动续期、增加规定“居住权”、规定房屋承租人的优先承租权等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新增的“离婚冷静期”备受热议,以后人们的离婚登记程序将增加一个步骤,即30天的离婚冷静期。冷静期内发生家暴怎么办?冷静期内一方转移财产怎么办?冷静期出现变数怎么办?这些成为网友关注的问题。
  6
  直播带货消费券
    自2月起,越来越多企业复工复产,但受疫情影响,线下顾客大幅减少,库存积压商品滞销。这时,直播带货展现独特优势,它不仅拯救了众多柜姐、销售员的工作,还吸引了CEO带货主播天团,甚至县长和市长们也开始走进直播间,帮助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但与此同时,直播带货中产品造假、虚假宣传、流量造假等乱象也亟待规范。
    与消费有关的还有消费券,为振兴消费,全国多地都发放消费券,涵盖餐饮、文旅、智能产品等多个领域。吃饭、看电影、逛街、点外卖,很多人都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7
  后浪打工人
    2020年,互联网空间涌现了大量新的词汇,其中很多都与人相关。
    比如后浪,五四青年节前夕,短视频《后浪》刷屏。这本是给新一代年轻人的寄语,却同时激起前浪和后浪的热议。其实人生是条长河,能容百花齐放,并非只有一朵浪花。
    还有打工人,它几乎成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统称,也让大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鸣。它是年轻人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也是对于平凡人生的不甘,是属于成年人的一种黑色幽默。 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