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12月21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2]

山西锣鼓在澳门敲响21年后依然心潮澎湃

  “这张,是我们在太原五一广场澳门回归倒计时200天的仪式上拍的;这张,是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工作马上就要表演了;这张,是在宋玉生广场表演时拍的……”12月18日,在澳门回归21周年来临之际,山西太钢威风锣鼓队艺术编导康保堂再次翻开了1999年在澳门表演时拍摄的影集。
    康保堂至今记忆犹新,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故事……
  能去澳门就是光耀门楣!
    1999年12月20日,由太钢100余名职工组成的山西太钢威风锣鼓队承载着山西人民、太钢职工对澳门同胞的美好祝愿,参加了在澳门举行的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走向美好明天”大巡礼。“当时我们单位一直把锣鼓作为企业文化,厂里能打会敲的不下1000人。回归半年前,我们就听说了去澳门的消息,所有人都摩拳擦掌,因为大家觉得能去澳门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孟玲英历历在目。
    太钢威风锣鼓队不是专业艺术团,队员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但100多人的队伍每次排练没有一人迟到,下午6时一下班,大家就拿着自己的“家伙什儿”到排练场地,一练就是3个小时。
    最初排练时,天气很热,高强度的训练让衣服干了又湿。临近表演时已到年底,天气寒冷,每个队员的手上都布满干裂的伤口。作为艺术编导的康保堂,整夜整夜睡不着觉,鼓点、动作、队形一遍遍在脑海里回放。
  我们要去澳门啦!
    “车上的东西都没问题吧?有没有遇上堵车?速度千万不能太快,一定要保证安全……”这些“唠唠叨叨”的嘱咐,是太钢热连轧厂职工王贵德至今都不能忘怀的话语。作为太钢威风锣鼓队的队员,王贵德是后勤保障的主要负责人,从车队带着装备驶向澳门的那一天起,连续5天时间,他的心就一直悬着。1999年12月17日,太钢威风锣鼓队正式出发去澳门,在这之前,5辆带着全部装备的大货车已经提前出发。
    “当时条件没有现在好,我们的货车司机没有手机,我嘱咐他们一定要在每一个休息的地方想办法给我电话报平安,可总是因为各种突发情况不能及时联系,我到现在都记得当时心里有多忐忑。”
    孟玲英所在的电讯公司,有60余人参加表演,是整个锣鼓队的核心力量。作为队长的孟玲英考虑到队员们年纪都在20岁左右,没有什么经验,就不厌其烦地提醒大家不要忘带东西,准备好备用物品……细到眉笔牌子、口红颜色,孟玲英都会一遍遍地核对。“那段时间,我忘了自己还有家,一心扑在锣鼓队,就怕有什么闪失。每个队员都需要考虑,每个小细节都得想到,就为了那场完美的演出。”孟玲英告诉记者。
  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1999年12月20日,终于到了期待已久的表演时间。
    在主会场的马路对面,写有“山西太钢”字样的红色锣鼓有序排开,100余名山西太钢威风锣鼓队队员身着华服严阵以待,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辆军车正式进驻澳门开始,山西太钢威风锣鼓队便开始表演,阵阵锣鼓声铿锵有力,欢快的鼓点宣示着中国人民的主权。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车缓缓驶入的一瞬间,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满腔热血都化作敲击锣鼓的力量,就想着打出我们中国人的气派,山西人的力量。”大鼓手张记亮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旧热血澎湃。
    整整40分钟,山西太钢威风锣鼓队的鼓点回荡在澳门的上空。12月的澳门寒风刺骨,锣鼓队的队员们穿着薄薄的软绸服装,敲得满头大汗。
    仪式刚刚结束,平时话不多的张记亮面对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镜头,激动地说:“我此时此刻特别幸福,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那一刻,所有的锣鼓队成员都感到深深的自豪。
    回归当天从早到晚,锣鼓队都没有休息片刻,跟着表演队伍参加庆祝游行活动,参加澳门体育场举行的濠江欢歌文艺晚会,忙得不亦乐乎。到了晚上,他们还走进居民社区,与澳门当地人随着鼓点载歌载舞,共度举国欢庆的时刻。
  锣鼓一响脚底就发痒
  “还记得我从澳门回来的那天,爸爸妈妈老婆孩子姐姐弟弟都来接我,那种打心底里涌出来的荣誉感,21年了我也没忘记。”说起从澳门回来时的场景,张记亮滔滔不绝。
    眼下正值澳门回归21周年,去过澳门的锣鼓队员们又聚在一起,他们当中有的人头发已花白,有的人当上了爷爷,还有的人腿脚已不像当年利索。但是谈起锣鼓,他们仿佛瞬间回到了21年前,一聊就是几个小时。“现在,听到大街上有人敲锣鼓,不管我在做什么还是会放下手上的事情去看看,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锣鼓一响,脚底发痒’。”张记亮说。
    去澳门的经历,成为每个锣鼓队成员心中一件最骄傲的事,他们在澳门的所见所闻在一次次讲述中变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把山西人的精神、太钢人的力量传给他们的儿孙们。
    如今,张记亮还做起了太原冶金技师学院的锣鼓队指导员,用他的话说,“这是对锣鼓精神的一种传承”。
  晨报记者叶芝花/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