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09月09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2]

“新材料”从技术引进走向自主创新

  如今,在山西综改示范区这片热土上涌现出许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优势企业,在生物基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炭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五大特色领域,引领、支撑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省“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据了解,全区将力争用3年时间,形成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用5年时间打造两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1 “手撕钢”达世界领先水平
  “总书记走过来时,我正在生产线上操作。”8月4日,回忆起5月12日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那一刻,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检验主管、“手撕钢”负责人廖席仍然难掩激动的心情,“以后,我们仍将大力发展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为高质量发展做更多贡献!”
  两年前,廖席所在的攻关团队攻克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经历了711次试验,终于成功生产出厚度0.02毫米、宽度600毫米的宽幅软态不锈钢箔。这种不锈钢箔的厚度仅为 A4纸的 1/5,可以用手轻易撕开,被形象地称为“手撕钢”。而一张A4纸大小的“手撕钢”,价值至少400元。“‘手撕钢’属于不锈钢板带领域中的高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军工核电、新能源、高端电子、计算机、精密机加工等支柱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折叠屏手机、各种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高端产品。该产品的研发成功有力地促进了高端行业制造领域关键材料的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带动了超导、微孔加工等一系列表面深加工重大工艺技术的发展。”廖席介绍,“从此,中国不锈钢箔的制作工艺被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成功打破国外贸易垄断和技术封锁,为国际超薄不锈钢精密带钢指引了新的方向。”
2 山西“磁王”跨越发展
  在山西综改示范区“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熠熠生辉的还有山西汇镪磁性材料制作有限公司,其生产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已成为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拳头产品。
  “钕铁硼永磁材料被称为‘磁王’,是由钕、铁、硼合成的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永磁驱动、机器人伺服、核磁共振设备、人工智能等高端应用领域!”该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张燕庆说,“每年公司生产的1000多吨钕铁硼产品被销往我国东北、华东、西南、西北地区和美国、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等国家。”
  山西汇镪磁性材料制作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26年来,公司通过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构建产学研用体系,实现了创新全覆盖,打造了一个集磁性材料及器件研究、制作、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从年产30吨到年产1000吨、从作坊式生产到研发测试生产设备完备一流的跨越式发展。
  谈到公司取得的科研成果,张燕庆如数家珍:“2008年,烧结钕铁硼永磁新型回火工艺成功申请美国发明专利。这是国内行业内第一项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在美国申请成功的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贸易壁垒;2013年,‘大规格可控取向烧结钕铁硼磁体’成为科技部重点新产品,被省科技厅鉴定为国内领先成果;2016年,‘一体化成型烧结钕铁硼永磁辐射环’被省科技厅鉴定为国际先进成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品性能的提高,我们的产品应用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泛。”
3 集群基地“新材料”产业“全面开花”
  《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提出打造7大产业集群,并对我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出具体目标。面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力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山西综改示范区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山西综改示范区共有“新材料”企业17家,201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6亿元。作为全区9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新材料”产业在生物基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炭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全面开花”。其中,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成为国内最大的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自主研发的宽幅软态不锈钢箔、硝酸用铂催化剂、木质素基生物树脂BR909 产品系列材料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HPV生物蛋白敷料”和“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两项专利技术填补了各自领域的国际空白。
  山西综改示范区创新发展部负责人介绍,全区将以在建项目和拟签约项目为核心,着力引育具有国际引领技术的“新材料”领军企业、研发团队、配套项目,打造全省“新材料”集聚发展的高地。“同时,加大科技研发平台扶持力度,重点建设山西生物质‘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山西锦波Ⅲ型人源胶原蛋白创新平台等,产业与研发高效互动,持续提升产业核心技术领先优势。同时,探索构建‘金融+新材料’发展模式,设立‘新材料’产业基金,有效导入产业基金,真正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新材料’产业创新生态。”山西综改示范区创新发展部负责人表示,“力争用3年时间,形成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用5年时间打造两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晨报记者 张翔宇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