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09月09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4]

“三个一”筑牢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根基

  作为全省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山西综改示范区率先打造了“三个一”管理服务模式: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大厅管服务、一支队伍管执法。以改革促转型,以创新求发展,改革创新的“红利”在山西综改示范区已经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1 一颗印章管审批:既做减法又做乘法
  山西综改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2楼,一个玻璃展柜内封存的26颗各式各样的审批章格外引人注目。2017年9月,山西综改示范区管委会行政审批专用章启用,原15个部门的26颗行政审批章被统一收回封存。1颗章盖下去,就代表了15个部门的50个审批事项全部通过。
  从26减到1,实质上是山西综改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对审批流程实施再造,随之而带来的不仅是办事效率的提高,更是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中化二建集团要新建一个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从递交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仅用了15天。“以前这个过程需要3个月到半年时间,而且要跑好多部门。现在就比较简单了,一站全部解决。”中化二建集团环境事业部投融资部工作人员说。
  禧佑源航空科技集团因业务原因,需注册子公司,从填报提交基本信息,到打印表格、出具股东会决议和章程模板,最后打印执照,全程只用了一个半小时。“真心为这里的办事效率点赞。”企业负责人说。
  作为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山西综改示范区设立行政审批局,整合区行政许可事项,将除建设用地审查外的行政许可职权全部划转至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共涉及发改、经信、财政、商务、环卫、档案等15个行政管理部门的50项行政管理职权,并将规划、环保、消防等部门审批人员集中由行政审批局统一考核管理、统一开展并联审批。
  同时,通过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山西综改示范区建立了“政府定标准、企业做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奖惩”的新型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现在从企业投资、立项,到竣工验收,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是45天,我们已经减少到了33天,时间平均缩减约1/3。”山西综改示范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小芃说。
2 一个大厅管服务:打造特色标准化范本
  山西综改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自组建以来,坚持以打造“六最”政务环境为目标,全面提升管理运营服务水平,确保各项管理服务有据可依,受到入区企业的好评。
  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不仅可以提供企业注册、投资建设、科技创新、日常运营、政策兑现、问题诉求等9大类129项服务,还有一支由中心和窗口业务骨干、帮办人员共同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全面开启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禧佑源航空科技集团在市场监管潇河分局窗口办理业务时,通过工作人员的“帮办服务”,短时间内一次性备齐了所有资料,并顺利通过审核。“工作人员职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只要说明要办理的事项,帮办窗口就全帮我办妥了。”该企业负责人说。
  为更好地做强做优本职工作,山西综改区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从设施配备到人员安排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大厅内设有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母婴室、座椅、插座、饮水机、便民雨伞、救急药品等,还有导办人员引导服务。
  除了企业登记、行政审批等传统服务外,政务服务中心还创新联网了企业服务、咨询中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等四大平台,形成了“线下窗口+线上网站”的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张小芃表示,山西综改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花建设,“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即将进行验收。届时,我们将以标准化政务服务新模式引领新服务”。
3 一支队伍管执法:“握指成拳”更高效
  为了让入区企业安全、正规运行,避免以往的多头重复执法,山西综改示范区通过改革,将9个行业领域、12支执法队伍、338项行政处罚事项,合并到综合执法局一支队伍集中行使,形成了“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综合执法模式,成为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排球场馆在建设过程中,就切实享受到了综合执法模式带来的便利。“以前经常接受各部门检查,因为过于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造成了困扰。现在综合执法局一家执法,我们节省了很大的精力,而且还协助我们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北京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技术负责人说。“以前侧重的是检查处罚管理,现在侧重的是帮助指导和编制完善计划。现在的执法是一次检查、全科体检。”山西综改示范区综合执法局局长马鹏飞说,以前企业平均每季度要接受20多次检查,如今平均不到1次。
  按照“归并同类事项,精简行政处罚”的原则,山西综改示范区对承接省、太原市的行政处罚事项进行了精简压缩,其中290项一般性处罚事项调整为责令改正项,对事关民生、安全等重点领域的47项行政处罚、3项行政强制予以保留,实施严管。
  根据智慧园区建设规划,山西综改示范区还依托“一网通办”和智慧城市管理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建成了综合执法智慧平台。通过数字信息化手段,在消除执法监管盲区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执法效率,让“一支队伍管执法”得到不断拓展延伸。 晨报记者 乔建彬/文 孟宪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