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04月03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4]

告慰亲人文明祭扫更能寄托哀思

  清明节是我们祭奠逝者、缅怀先烈、感恩先人的传统节日,今年的清明节正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太原市暂停清明期间所有殡仪馆、骨灰堂、经营性公墓、城乡公益性公墓等场所城乡群众现场祭扫活动。
    传统扫墓方式行不通,“代客扫墓”“云追思”纷纷上线,成为市民寄托哀思,表达心意的新风尚。
    连续几日,记者深入太原市多个社区及公墓,了解今年清明祭扫的新风尚。
  鞠躬100次20万枝鲜花祭亡灵
    晋源区天龙山仙居园公墓大厅内,20余位工作人员正在熟练地插花,大厅内整齐地堆放着各色花束。右侧的工作台里,不断有客户打进电话,表示需要园区提供代祭服务,短短10分钟内,工作人员就接到3个来电。“为了此次代祭服务,我们采购了近20万枝鲜花,在3月27日至4月4日期间,分时段、分区域,为园内近2万亡灵免费代祭扫。”仙居园董事长宋新梅告诉记者。
    园区内,身着橙色工作装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所有墓碑进行统一的碑面清洁。身着黑色西装的工作人员则两两分组,对园区内亡灵进行鲜花、鞠躬代祭。
    工作人员在进行鲜花代祭之前还会再次对墓碑进行清洁,确保墓碑上没有浮尘和枯枝。清洁完毕后,工作人员将鲜花放在墓碑左侧,退后两步在墓前郑重鞠躬。“按照最近几天的进度,每天能代祭100位左右。”工作人员说。
    据统计,截至4月2日上午,仙居园已完成近万名亡灵的免费代祭。“仙居园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接收来自客户的代祭预约,客户将姓名、电话、墓位详情等信息进行登记后,工作人员会在预约客户墓位代祭时拍照并回传到客户微信;未登记墓位的,客户工作人员统一清洁墓碑并献花鞠躬。”工作人员范富霞告诉记者。
    来自北京的荊先生每年都会在清明节到仙居园为父亲扫墓,今年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回,在了解到仙居园提供免费代祭服务后,通过宋新梅进行了预约代祭。在宋新梅将清洁过程、鲜花代祭、鞠躬过程录制成小视频回传给荊先生后,收到了他“代祭先人,急群众之所急,是大好事、大善事!”的赞誉。
    截至4月2日上午,仙居园已接收到微信、电话预约客户近7000名,回传并收到照片的客户近6000名。记者了解,太原市永安居、施孝园等公墓也在清明期间推出了“代客祭扫”服务,让亲情以另一种方式“相聚”。
  线上线下齐追思云端祭祀受欢迎
  “献贡果、焚香、烧纸钱,这些传统的祭祀方式容易造成火灾隐患,污染环境。”柳巷街办铁匠巷社区主任潘浩荷说。4月2日,记者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走上街头,为居民发放《迎泽区民政局2020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殡葬惠民政策须知》宣传资料,大力宣传倡导广大居民祭祀时不在公共场所、公共绿地、街头烧纸钱。
    近几年,政府号召“街头禁烧,文明祭扫”。居民将祭祀用品装入社区免费发放的环保焚烧袋,随后投放到社区指定地点,统一拉运到指定地点进行环保焚烧。“相比以往,今年居民们早早就来社区领取焚烧袋,对文明焚烧已达成共识。”潘浩荷说,从3月27日起,就有社区居民陆续领取。
    除了环保焚烧,今年的新操作“云追思”也比较受欢迎。柳巷街办校尉营社区的好多居民致电社区询问如何在网上操作。工作人员张欣来到居民张建军家,帮他成为“云追思”大军的一员。
    张建军今年65岁,每次看手机都得戴上自己的老花镜。“这个云追思·清明的背景还挺不错,湖边的垂柳、飞翔的燕子,一下子就让人身临其境。”张建军的父亲去世5年有余,今年和远在外地的妹妹张秀丽商量着一起“云追思”祭祀父母。
    在张欣的指导下,张建军点击“云追思”进入祭祀页面,注册实名认证后就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追思小屋”,再设立一个密码并共享给张秀丽就可以同时进行在线追思。
    添加父亲生前的照片、填写生平、发送祈福物品,张建军的手指停留在发布天堂寄语的位置,要对父亲说些什么?思绪回到过去,想到父亲生前的模样,张建军的眼角湿润了。
    “又到清明时,我与妹妹倍思亲……”张建军不习惯用拼音打字,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手写寄语。30分钟后,700余字的天堂寄语终于成形,张建军反复念了好几遍才点了发布。
  祭祀仪式更新换代思想观念要跟上
    从张建军家出来,天色已晚,远处路口有火光闪烁,“不好,有人在街头焚烧纸钱。”张欣加快了脚步,上前对居民的行为进行了劝解,要求他遵守相关规定,不要在路边继续焚烧纸钱,并将产生的废弃物清理干净。
    街头画圈、烧纸的这种民俗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寄托哀思的方式。“其实,从街头焚烧、环保焚烧、鲜花祭拜到今天的云追思都是祭祀形式的一种变化,这些形式中后两者的好处不言而喻。”山西省社科院人口研究中心主任谭克俭表示,随着历史车轮不断前行,祭祀仪式也在不断地向更健康、更文明、更绿色的方向发展,以新代旧一定会是一个趋势,最重要的还在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每年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很多路口都会有烧纸的情况,在有风的情况下极易引发火灾,不管是街头焚烧还是环保焚烧都有一定的风险。“早在5年前,网络祭祀就已经有发展迹象,对于外地工作、回家路途遥远的人来说很方便,静静地在网络前表达哀思,不受时间限制而且环境也比较安静。”
    谭克俭认为,祭祀是人们怀念先人、不忘根、尽孝道的一种寄托和表达方式,应该树立文明、科学的祭祀观,采用新的文明形式,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以及发布天堂寄语、诵读祭文等健康的方式来寄托哀思。
    晨报记者郭秀慧王培霖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