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10月10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3]
4月份接到任务 6月份开始生产 8月份正式交付

国庆礼炮是这样在山西诞生的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礼炮鸣响。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今年8月,中国兵器一机集团山西北方机械控股有限公司举行了迎宾礼炮系统交装仪式。
    ◆迎宾礼炮上的 “八一”军徽熠熠生辉。 通讯员冯玉霞/图
    56门礼炮,276秒,70响!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首先亮相的国之礼器——礼炮成为焦点。当天,56门礼炮呈“八”字形摆放于正阳门北广场东西两侧,每侧28门。56门礼炮,寓意全国56个民族团结一心,两侧各28门迎宾礼炮交替鸣放70响,寓意新中国成立70年来,艰难而辉煌的历程。
    让山西人自豪的是,这56门礼炮由中国兵器一机集团山西北方机械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北方机械公司)研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重大场合使用的迎宾礼炮,均由北方机械公司制造,它们曾创造过36项“共和国第一”。
  
  44天完成60门礼炮生产
    10月9日,记者见到迎宾礼炮技术总师裴卫栋时,他很自豪地说:“当日全部1960发礼炮弹,弹无虚发,分秒不差!随着礼炮兵整齐划一完成动作,看着礼炮鸣放时的震撼场景,听着礼炮齐鸣时震耳欲聋的响声,特别激动和自豪!”裴卫栋的朋友圈和同学群里,大家都为他点赞,说他“牛”。
    今年4月,北方机械公司接到制造礼炮的任务后,立即组织精兵强将投入技术、生产准备,因时间异常紧迫,“三步并作两步走”,大家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展开资料整理、技术改进、原材料采购及生产组织等各项工作。
    因生产备料需要周期,礼炮并非每年连续生产,恢复工艺、工装、设备、人员等也需要时间,同时礼炮第一次纳入陆军装备,与以往交付武警部队是两套体系,质量管理、过程管控有所不同。所有这些因素对公司科研、生产工作均提出了严峻考验。
    “首先,生产周期缩短了,原计划是8月中旬交付使用,后来提前到8月初。另外,在使用方面,要求操作上更趋人性化,在一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裴卫栋说:“虽然从2008年到现在,使用的礼炮都是在第六代礼炮基础上改进制造的,但是,一门炮大小有17个部件,零件多到数不清,此次需要自己设计的专用零件达700多种。时间紧,任务重,只能是一边生产、一边设计、一边改进。”
    礼炮生产期间正值酷暑,车间里闷热难耐,高温“烤”验着每位一线员工,大家干起活来一身汗一身汗地出,汗珠子不断地从脸颊滚落,工衣常常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尤其是焊工,焊接工件时需要全身捂得严严实实的,别提多辛苦了。
    礼炮的加工过程着实融入了不少北机人的辛勤汗水。由于时间紧迫,为确保礼炮顺利交付,参与礼炮研制生产的人员全部自觉放弃所有节假日,晚上加班到很晚甚至通宵达旦,保质量、推进度,在所不辞。为保证这项政治任务的按期完成,在生产组织方面,公司打破原有生产计划,将生产重心转移到礼炮制造,所有产品均为礼炮“让路”,所有设备优先礼炮加工,调集精干队伍参与礼炮生产,车间一线开启三班倒,甚至24小时连轴转,全力推进礼炮制造。
    从6月13日正式投入生产,至7月27日,北方机械公司的工作人员历时44天,圆满完成了60门礼炮的投料、生产、总装、试验及控制系统等工作,8月2日正式交付北京卫戍区。其中,庆祝大会上共使用56门礼炮,还有4门炮备用。
  后勤保障全天24小时“不合眼”
    礼炮交付部队后,保障工作非常重要,北方机械公司派出多名保障人员赴京对礼炮进行全程保障,配合部队进行礼炮鸣放训练。24小时全天候提供装备保障,随时随地解决一切问题。
    喷漆工肖俊宏、杨文军为不影响部队训练,起早贪黑喷漆修补,四天就把60门礼炮的补漆工作做完了。但训练还在继续,不时有划伤的礼炮,他们总是刚洗涮完,又打磨、调漆开始补喷。礼炮的光鲜亮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部队保障期间,负责火控指挥车总体工作的工程师张宪民,除了维护保障火控指挥车,还担负起了后勤工作,接送站、物料购买,马上临近婚礼的他,抽空回家两天去订酒席,然后就急急忙忙返回部队,投入后续的训练保障。
    总装分公司火力装配组组长岳耀军,地道的老钳工,被抽调到部队负责礼炮保障工作,所有的机械故障全得他出手解决,他忍着腰疼,顶着烈日,一门炮一门炮地进行检查修理。
    军品研究所高工孙锦涛,参与保障时换洗衣物都没带,坚持了八天,直到家里邮寄的换洗衣物到达部队才换上。
    负责控制系统编程的马志飞,不但赶赴部队处理程序问题,还配合进行分线箱的电池更换、熬夜跟保障队一起处理信号灯后壳改进。
    保障队伍还有礼炮技术总师裴卫栋,负责现场指导准备物料,处理技术问题,配合跑车试验。
    技术组周发、电工席鹏飞是来得最早的保障人员,先是配合保障部队训练,新装备送到部队,又配合卸炮、联试联调,他们现场处理故障果断而迅速。
  鸣放控制精准 276秒完成70响
    要确保礼炮使用万无一失,最根本的还是礼炮自身要过硬。礼炮生产过程及工艺不仅复杂,精度要求也极高。
    礼炮的主要部件有炮身、炮闩、摇架、上下架、大架、行军固定器、车轮、平衡机、高低机、防盾等,所有零部件从投料到热处理、机加、表面处理最后到总装环节,少则十几道工序,多则上百道工序。比如:身管、炮尾的机加就多达70道工序,闩体表面处理中的磷化层保护就需要经过23道工序。
    同时,礼炮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时刻考验着技术人员的手艺,比如关键部件炮闩、炮尾,总体加工变形量要求控制在0.03毫米以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三分之一粗细。所以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工厂严格把控质量,小到焊缝、螺栓,大到大架、炮闩,加工过程精益求精,总装环节精准到位。“60门炮都做过牵引试验,其中,1门炮做过200公里的牵引试验,6门炮做过100公里的牵引试验,每门炮的内部结构都稳定可靠,运动性能优良;所有礼炮都进行过鸣放试验;每门炮都会反复进行炮闩开、关试验,因为在交付使用后,训练人员每天开、关炮闩达到3000次。”裴卫栋说。检验工作一丝不苟,试验环节反复测试,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最终的目标就是确保礼炮鸣放时精准击发、万无一失。“276秒完成70响,每发间隔时长4秒。”整个鸣放控制系统是礼炮鸣放非常关键的部分,技术含量高、制作复杂。火控指挥车项目总师屈彦东,除指导系统设计外,还全程跟随系统制造,任何细节都不放过,从一个零件、一个电路板、一个螺钉盯起,由他和张宪民、吴旭等人组成的制造团队每天加班加点,甚至在车辆底盘到货后两天一夜没合眼,最终顺利完成总装交付。
    根据礼炮部队的要求与建议,今年的迎宾礼炮在08式迎宾礼炮的基础上,主要在外观、一致性、可靠性、安全性、人机环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
    外观方面,将之前的橄榄绿换为松枝绿,精雕“八一”军徽代替之前的警徽;一致性方面,可调式行军固定器设计确保了礼炮高低姿态的一致性;安全性方面,可回转式牵引杆及带夜视反光的炮衣等细节设计均提高了白天、夜间行军时的安全性;可靠性方面,抽筒子镀锌和击针镀锡设计提高了系统整体导电性能,通过压缩闩体镜面和药室端面尺寸公差提高了与礼炮弹底缘的配合精度,从而提高精准击发度;人机环方面,炮口制退器出气口角度发生变化,由侧孔向两边打开改为侧孔前冲式设计,减小了炮手操作区的炮口冲击波,炮尾增加信号指示灯方便检测信号,开闩握把改为全胶式把手,这些改变更加人性化。另外,今年的礼炮增加了两项新设计,即自动绕线车和托弹箱,以方便礼炮收放线缆和放置礼炮弹。“此次礼炮性能更加优异,但我们在设计时还是走了不少弯路。”裴卫栋说,为了方便礼炮收放线,设计了自动绕线车,但一开始还是出现了脱线和配件有问题的情况,“60门炮的自动绕线车中,有一半配件出现了问题,由于是标准化流水线生产,这说明设计出了问题,我们要及时进行处理”。
    今年迎宾礼炮总体性能更加优异,外观大气,鸣放时声音浑厚、洪亮、稳定,使用安全,击发可靠,操作上更趋人性化,鸣放时无外抛物,对环境无污染,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更好地展现出大国风采,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进步的体现。 晨报记者 高慧娟/文 通讯员 冯玉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