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8月21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8]
即将退休的急救驾驶员

在二青会上站好最后一班岗

  “退休前能有幸到二青会会场值守,是我的荣幸。”8月19日,太原市急救中心驾驶员王巍说。1959年生的王魏是一名党员,他在急救一线坚守了33年,即将于8月底退休。
  主动请缨入驻青运村
    8月19日,一大早,王巍在太原市急救中心南站院内清洗他的“好兄弟”——急救车。他说:“这个月底,我就要退休,告别我的‘好兄弟’了。”
    二青会开幕前,王巍主动请缨入驻青运村。他说:“我不要特殊对待,二青会是太原急救面临的一次大考,医疗保障任务艰巨,所有急救人都坚守岗位,我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能在退休之前,参与到二青会保障这么重大的赛事保障中,作为一名急救人,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救护车就是王巍的工作岗位。没有救助任务时,他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把救护车从内到外清洗一遍。在青运村的医疗中心,总能看到他认真工作的身影。当有运动员受伤或生病时,就是他战斗的时刻。时间就是生命,第一时间带担架到达患者身边,给予关爱和安慰,与医护人员一起争分夺秒平稳、快速地将患者安全转运至指定医院,就是他的职责。
  资格最老的急救人
    太原市急救中心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始建于1985年,是我国最早由意大利援建的四个急救中心之一。对于太原医疗急救事业34年的历史,1986年9月转业到此的王巍见证了33年。他是资格最老的太原急救人之一。
    作为一名老党员,王巍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2018年,被太原市卫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收到奖励的当天,他拿出1000元捐给站里,他说:“急救人每天工作辛苦,这个荣誉应该是大家的。”
    作为急救战线的一名老兵,他深知安全大于天。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开救护车不同于开其他车辆,是与生命在赛跑,责任重如泰山。”平时爱开玩笑的王巍,只要手握方向盘,神情就极为专注。33年从未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
    其实,作为一名急救车驾驶员,不光要开好车,患者的抬担转运任务同样艰巨。有时一个班搬抬患者十几趟,对体力要求巨大。有时在老旧楼房里甚至要背着患者一步一步下楼。王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可他没有怨言,年纪渐长也从不退缩,绑上护腰继续工作。他总是说:“急救人都一样,放心,我自己能掂量好。”他总是一停好车,就拿着担架冲到现场,第一时间积极牵头做好转运工作,为患者救治赢得时间。
    在业务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方面,王巍同样不放松。2018年太原市院前急救技能大赛,他和站内的年轻人一起,常常坚持学习到半夜,遇到问题会主动发到急救人群、急救医疗群寻求答案、积极交流,从初赛、复赛到决赛,坚持了4个多月。
  困难面前不退缩
    急救工作,经常要面临各种恶劣环境,大雨、暴雪、路滑坡陡,火灾、塌方、深沟、凶杀现场,王巍总是义无反顾地冲在前面……
    2016年初,一名60多岁的拾荒老人突然晕倒,其家人拨打120求救。王巍与医护人员一起赶往现场。这是一幢正在拆迁的居民楼,环境恶劣,现场一片狼藉,随处可见钢筋断头、玻璃碴儿,患者在三层,楼梯扶手已拆掉,楼板只剩下钢筋网。单人行走都非常困难,王巍提着急救箱、氧气袋、担架,硬是爬了三层找到病人。此时患者已意识模糊,身上都是呕吐物。经过初步急救处置,亟须送往医院进一步诊治。抬担成了最大难题。王巍协调指挥医护人员、家属硬将患者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抬到了救护车上,最终安全转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交接完患者,他才发现自己浑身是汗,双腿发抖。
    2018年的一天深夜,一位家住六层、体重近100公斤、年龄80多岁的老人突然发病,喘不上气,身边只有老伴儿,儿女都在外地,旧楼房又没有电梯。大家都说:“咱们还是找人抬吧。”王巍也知道艰难,可综合考虑到患者病情危重、半夜不好找人等情况,怕耽误救治时间,便咬咬牙说:“就咱们抬吧。”就这样,王巍一人抬着担架一边,医护人员抬着另一边,顺利将老人抬到救护车上,送往医院。
    采访结束前,王巍说:“我只是一名普通急救人,出好每一趟诊,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就是我的职责。”
    晨报记者 乔静涛 通讯员杨凯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