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7月04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4]

垃圾分类,好事办好不容易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垃圾分类相关话题在网上引起持续热议。
    垃圾分类肯定是好事,环保节约,利国利民,但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是有不少问题需要注意。
    垃圾分类应该循序渐进。从上海人最近询问 “你是什么垃圾”的网络段子,到“吃饭10分钟,分类半小时”的日常吐槽,都充分说明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垃圾分类要避免造成生活困扰。比如,有的地方推广扫码扔垃圾,存在利用公共事务收集个人隐私之嫌疑;有的小区投放时间限制太死,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无法按时按点倾倒垃圾……
    垃圾分类必须形成闭环。有的地方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市民把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箱,结果垃圾车不分类,一车就把所有垃圾拉走了。市民困惑了:我提前把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
    今年2月,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提出,全国46个重点城市将在2020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太原市是这46个重点城市之一。按照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前段时间发布的消息,太原市目前共在1014个公共机构、686个小区楼院、133个村庄配备分类投放桶2.04万个、分类回收亭533组(含智能回收亭37组),覆盖居民24.9万户,占主城区85.27万户的29.2%。
    设备是投放不少了,但分类的效果如何,作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一员,我们心知肚明。
    离2020年年底也就一年半时间了,太原市应该认真梳理一下相关问题,提前想好对策,回应群众关切,不要到时候也陷在这些困惑里打转转。
  (陈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