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5月29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4]

河津龙门村:“荣誉村民”同享村里丰厚待遇

  河津市龙门村,是“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截至2018年底,龙门村固定资产达1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连任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党代表的龙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带领龙门村发展壮大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我们就请“荣誉村民”说说他们眼中的龙门村。
    近日,在龙门村一套约70平方米的单元楼里,该村焦化厂工人杜世东正在擦拭他获得的众多荣誉证书。这位来自甘肃省征源县的农民工如今有了新身份:龙门村“荣誉村民”。
    “房子是你买的?”生活晨报记者问。
    “不,是分的!我不但分了房,还享受村民价格给儿子又买了一套房。除此之外,我和村民一样每年年底还能参加分红。”杜世东话里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我家兄弟二人,我是长子,由于家境不好,初中毕业后,便开始四处打工,没想到最后落脚龙门村,一住就是31年,已经成了龙门村的人了。”说到此,憨厚的杜世东咧嘴笑了。
    1988年春节过后,杜世东和几个老乡来到龙门村找工作。“那时龙门村正在建焦化厂,要的是技术工人,咱是个农民工,没有技术。没想到碰上了时任厂长原贵生,他二话没说,就把我们留下了。他善良,生活朴素,对外乡人一视同仁。”
    杜世东所说的龙门村焦化厂当时正在建红旗三号焦楼。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龙门村同全国所有村庄一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吃饱了、穿暖了,但是思想放松了,滋生了许多不良风气。龙门村委一班人审时度势,决定依靠当地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用原贵生的话说,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让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果不其然。1989年正月初一,红旗三号焦楼点火运行,将龙门村送上集体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一个往日吃饭靠天的穷村子华丽转身,一跃成为全国的明星村。“我是个外来打工的,当时觉得只要能按时拿到工资就心满意足了,没想到龙门村给了我一个温馨的家。”杜世东说。“在龙门村,学生考上大学,一本奖励5000元,二本奖励3000元,考上高中奖励1000元。”采访时,一位同享龙门村“荣誉村民”待遇的老师张海芳说。
    张 海 芳1991年运城高专毕业后被分配到龙门中学当老师。当时学校条件差,学生少,不少老师来了都后悔了,待不了两年,就想法调走了。这种情况下,张海芳也打起了退堂鼓。“有年夏天晚上,天降暴雨,孩子们都已回家,我刚准备回宿舍,看见一个人影在教室、宿舍四周查看。我走近一看,是原贵生书记。尽管他穿着雨披,但身上的衣服还是湿透了。原来,原书记见雨太大,放心不下学校房子,跑来查看情况。”张海芳说,那天晚上,原书记向他描绘了学校的美好蓝图,让他安下心来。
    没两年,一座现代化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各种硬件设施配套到位,龙门中、小学的教学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善。
    如今,龙门村中、小学生一律实行寄宿制,学生住宿免费,一顿饭只需3元,且花样繁多,保障学生吃热吃好。除此之外,龙门村还给中、小学老师设立了奖金,奖励金额一年近30万元。
    如今龙门中、小学老师教学有方,学生刻苦学习,全村尊师重教,教学质量在河津市名列前茅。“荣誉村民”王世锁说:“进了龙门村,就是龙门人。这里的人不欺生,只要你连续工作十年以上,就能享受村民同等待遇,包括分房、分红。”2018年,该村人均分红3100元。“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龙门村实现的七个‘有所’,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就拿看病来说,无论村民花多少钱,医保报销后的剩余部分,村里全报。”龙门村委会副主任原娟珍说。
    在龙门村,无论你是哪里人,只要辛勤劳动,都能得到实实在在意想不到的收获! 晨报记者苏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