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5月13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不要躲不要“作”换位思考解心锁

  电视剧《都挺好》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苏大强面对儿女的各种“作”,让人恨得牙痒痒。
    现实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人和事呢?对比剧中人物故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晓斌梳理了一些具体案例并作分析,希望对老年朋友们有启发。
  儿子儿媳想分开住就是“不孝顺”?
    【剧里:“能躲会作”已经成了苏大强这个人物的标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使出了很多“小阴招”,用“孝”将子女牵制得死死的。】
    39岁的小彭在厦门结婚生子后,便把外地的父母接到厦门同住。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妻子觉得与公公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有诸多不便;由于育儿观念不同,婆媳又常发生冲突。
    于是,小两口商量租房或者买套小房子与父母分开住。但是小彭一提出这个想法,老人就生气了。他们数落小彭“不孝顺”“娶了媳妇就忘了爹娘”“就想把我们赶出去”。小彭夹在父母和妻子中间左右为难,压力山大。而一家人在一个屋檐下每天针锋相对,生活得特别难受。
    分析:
    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后,父母内心多有害怕被抛弃的心理。
    其实,父母应该意识到,两代人生活习惯和育儿理念不同是普遍存在的,不妨放宽心,换个角度想想,分开住自己也可以轻松很多,孩子的生活由孩子自己安排,需要帮忙的时候出力,不需要帮忙的时候就过好自己的生活,多参加学习和活动充实自己。
    老年人不要以奉献孩子为主要精神支柱,而是要以如何做一个快乐、开心的老人来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多交朋友,有属于自己的养老群体,相互照顾,弥补孩子未能在身边时的缺失,这样才能逐步过上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什么都听老伴的?原来却是“推躲逃”
    【剧里:每当妻子因为管教孩子发火的时候,苏大强着急忙慌的,不是躲到厕所里,就是装作看报纸,唯恐引火烧身。】
    68的老郑退休生活过得很压抑,因为家里都是老伴说了算。老郑对强势的老伴总是言听计从,每当老伴干涉孩子的婚姻生活或者教育孙子孙女的时候,他便若无其事地找理由出门避开。老伴情绪反反复复,他每天回家都畏畏缩缩,就怕老伴找自己的麻烦。可这样,老伴更生气了,说他靠不住。
    分析:
    每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都希望得到陪伴和安慰。相信老郑每次遇事就“消失”已经是长久形成的模式了,老伴被关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会更加焦躁。
    胆小怕事也是人格没有成长的表现。所以,老郑可以试着从去面对开始,当有勇气直接面对时,就会发现不那么可怕。无论妻子情绪如何,都尝试着给妻子关爱和呵护,并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无论妻子如何强势,在对待孩子们的问题上,都不要做一个“缺位”的父亲,要多关爱、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
  当年曾被婆婆伤害过如今给儿媳“穿小鞋”
    【剧里:苏母十分“重男轻女”。在苏母眼里,养儿是要防老的,女儿只负责养到十八岁。所以,她可以卖房给大儿子出国、给二儿子结婚,却不愿给女儿1000块报班考清华,更不用说各种不公平对待了。】
    58岁的周女士年轻时,因为第一胎生的是女儿,被重男轻女的婆婆“遗弃”在医院,丈夫也被婆婆阻止去医院。后来,是邻居大婶骑着三轮车把她们母女俩接回来的。可以说,她是深受过“重男轻女”之害的。
    然而,在她也成为“婆婆”后,因为儿媳生的是女孩,她和儿媳关系也一直不好,给儿媳“穿小鞋”,要求儿媳必须以带孩子和做家务为“本职”,看到儿媳出门玩就不爽,各种念叨和甩脸色。但她说,“折磨”儿媳时,她有时候也会忍不住讨厌自己,感觉自己就是个“恶婆婆”。
    分析:
    不论是剧里还是剧外,“重男轻女”的观念,都是对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双重怨恨的积累。
    周女士自己深受 “重男轻女”之害,因为忍受和压抑了创伤,所以学到了婆婆的模式,开启了对儿媳的 “折磨”。对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她的行为,她的痛苦也是需要被看见的。所以,要带着她去理解并回望曾经遭受过的伤害,让她重新理解和呵护当年的自己,那么就可以使她对儿媳有同理心,学会呵护儿媳。
    在婆媳关系中,“重男轻女”还体现在男女分工上。要让家庭成员了解到,家务活、孩子的教育,男人女人都是要参与的,女人和男人都有同等的娱乐和事业有成的机会。 据《厦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