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4月24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0]

肩挑手推车拉一切只为胜利

  太原解放70周年纪念日前夕,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前往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店子底村,聆听群众支援前线的故事,重走支前路,感受战火硝烟下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支前精神。4月18日,晨报记者来到店子底村,探访支前纪念馆,请黄永发、黄永康两位亲历者讲述群众支前故事。
  建立支前纪念馆
    店子底村位于太原市阳曲县东南阪寺山脚下,隶属于侯村乡,距太原市区30公里。
    在店子底村口及周边,“红色店子底”“支前模范村”“支前精神红色教育基地”等标识随处可见。
    位于店子底村的支前纪念馆于2009年建成,是我国第一家县级解放战争支前纪念馆,设有三个展厅,室内面积共150平方米。展厅内除了店子底村支前沙盘外,还收藏了太原解放战役中阳曲人民支前的3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资料和百余件革命文物。这些革命文物包括驮筐、驮架以及老百姓运送伤员使用的门板等实物。
    支前纪念馆附近的一处小游园里,设了几组铜像。有一组铜像呈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两筐苹果放在地上,旁边一位挽着发髻的老太太,一手拉着解放军战士,一手拉着孩子,孩子伸出左手,将一颗苹果递给解放军战士。
    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组组铜像,展现了太原解放战役中阳曲人民支前的情形。
  收割送粮供部队
    店子底村,群众基础好,因而成为太原解放战役的“大后方”。
    我军攻打牛驼寨要塞之前,中共阳曲县委提出“做好支前工作,打进太原,活捉阎锡山”的战斗口号。如此响亮的口号,让广大群众的支前热情更加高涨。
    店子底村的男女老少都出动了。他们不分昼夜,边收割田里的庄稼边打场,边晒谷边碾米,边过秤边记账。随后,肩挑、手推、驴驮、车拉,他们将粮、油、菜、柴、草等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部队。
    在时任中共阳曲县委书记华国锋的主持下,县区干部支前动员大会召开,决定各村建立支前指挥部。按照当时规定,动用群众的一切物资都要详细登记入账。解放太原后,由阳曲县人民政府统一结算付款。
    由于当时每天有物资从忻州、五台、静乐、原平等地不间断运到店子底村,运来的粮食和各种器材,堆满了村里干涸的河道。村里一座庙的30多间房屋,也都腾出来给解放军用作临时物资站。
    不仅如此,店子底村家家户户住着解放军。今年92岁的黄永发,时任民兵队长。他说:“解放军特别好,每天帮老百姓挑水、扫院子。”
  修路送水拆门板
    牛驼寨要塞工事坚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军要想夺取这一要塞,必然离不开火炮。
    火炮上太原东山,原先的羊肠小道根本不行。因此,支前群众必须拓宽道路。这条路从阳曲县东黄水村、上阳寨、下阳寨等村一直往牛驼寨方向曲折延伸。今年88岁的黄永康当时就参与了修路。他说:“白天,敌机每天都在东山上空盘旋。为了避免敌机扫射、轰炸,我们只能在夜晚修路。”经过若干个夜晚的奋战,一条3米宽的道路得以修完。
    太原东山是个缺水区。为了解决我军的吃水问题,即便在白天,支前群众也会将水一趟趟往山上送。路上,支前群众一看到敌机,就迅速躲避起来,等到敌机飞走才能继续前行。
    为了保证向前线进发的战士和伤病员能喝到开水,店子底村的群众架起十几口大锅,不停地烧水。
    1948年10月18日,我军一番苦战之后,占领了除庙碉之外的牛驼寨阵地。为了巩固阵地,防止敌军反扑,我军急需大量门板、檩条等物资修筑掩体。
    店子底村及其他村的群众知道这一消息后,争先恐后地把自家门板拆下,还把村里村外符合做檩条的树全部砍倒,按规定尺寸锯好,车拉人抬送往牛驼寨。黄永发说:“当时,为了找门板、檩条,人们把店子底村的庙也拆了。”
  火线运伤亡人员
  历经20多天的牛驼寨战斗,我军人员大量伤亡。支前群众冒着枪林弹雨,将伤亡人员从火线上送往山下。
    店子底村的戏台成了我军的救护站,专门负责治疗轻伤员。轻伤员经治疗后,被转往群众家中,由群众喂水、喂饭、洗血衣、缝补衣服。重伤员则被支前群众送往店子底村附近的一处教堂进行治疗。
    为了安葬牺牲的我军战士,店子底村的群众自愿将家中存放的棺木捐献出来。“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这首诞生在店子底村的支前歌谣,如今听来,依然触动人心。
    太原解放战役波澜壮阔,包括店子底村村民在内的数千支前群众,坚定站在人民解放军的身后,用背驮肩扛,将各类物资送往硝烟弥漫的前线;他们出生入死,用自己的身躯支撑守护着战士们的冷暖安危。他们奋不顾身,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晨报记者梁耀华文/摄
  
  链接:
    1948年9月30日,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作出关于后勤工作的部署。其中,在关于民工民兵的部署中提到:民工出征除担架武器外,应每三人携带镐或锹一,每人自带鞋子两双、被子一条、棉衣一套、帽子一顶、小碗一个。为减少运粮困难,民工向战区集中时,由二级军区统一计划,每人背带十斤至二十斤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