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4月11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5]
山西省代表团山西省柔道队:

热身、对抗、模拟比赛,受轻伤不下训练场

  距离二青会越来越近,在备战此次运动会的训练中,每支参赛队伍都铆足了劲。4月10日下午,山西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三层,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三四十名柔道运动员赤裸双脚,热身、对抗训练、模拟比赛,依次进行。馆内气温虽不高,但这些身着柔道服的运动员,个个脸上挂满了汗珠。
    曾多次斩获奖牌的山西省柔道队,不管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面对二青会既感到压力也充满了动力。他们希望通过刻苦训练,不断提升竞技水平,在二青会上再攀高峰。
  在摔打中不断提升
    跑步、空翻……山西省柔道队的运动员们认真地做着各项热身运动,为接下来的对抗训练打基础。由于运动员有男有女,山西省柔道队又分为山西省男子柔道队、山西省女子柔道队。
    有些运动项目,教练员可对运动员进行单独训练。然而,对于柔道而言,每名运动员都必须和对手配合训练,而对手的能力也决定着训练的水平。
    目前,柔道训练场地只有一块。男女运动员共同在这块场地进行训练。时而,同性别运动员配合训练;时而,异性运动员配合训练。
    伴随着山西省男子柔道队主教练杨波的哨声,所有的运动员两两结对互搏。运动员摔倒在地的“啪啪”声、脚与垫子摩擦声在训练场上不断响起。“10秒钟,在这很短的时间内,大家要把该做的动作做出来。”杨波反复叮嘱正在训练的运动员们。10秒钟一过,杨波鸣哨喊停,大声提醒:“10秒钟内,你们能做10个动作就不要做9个。”
    杨波如此严格要求,目的是让运动员们提升自身速度。因为,柔道属于一项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既考验着运动员的体能,也考验着运动员的速度、技巧、智慧等个人素质。如此训练,反复多次。
    站在一旁的山西省女子柔道队教练薛源也时不时提醒需要调整速度与技巧的运动员。她说,其他省柔道运动员的素质正不断提升,“我省运动员要想在二青会上夺取更多的金牌,只能苦练再苦练”。而在模拟比赛,每名运动员的优点、缺点都能尽显无余。运动员比赛时出现的缺点,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不断得到改正。
  有伤痛也坚持训练
    对抗性强的运动难免会受伤,而柔道运动员受伤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在很多人看来,一旦遇到骨折、脱臼、韧带撕裂等意外伤害,休息时间少则十几天,多则数个月。可是,柔道运动员却常常是轻伤不下训练场,即便重伤也会早早归队。
    今年23岁的郭晓婧,就在训练场忍痛训练。去年1月2日,她的右腿膝关节韧带撕裂,被送往医院手术治疗。医生在为她检查、复查时,她都会询问:“我多会能返回训练场?”她休息到去年七八月份,就再也坐不住了,主动请缨返回训练场。由于身体原因,她至今只能进行跑步及无对抗性的双人配合训练。训练过程中,她时常会感到曾经的受伤之处伴有针扎一般的疼痛,却一直咬牙坚持,毫不退缩。
    今年18岁的韩瑞轩,是位身高1.95米的帅小伙。身材魁梧的他,今年年初训练打实战过程中摔伤,导致左侧锁骨骨折。他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常言道:“伤筋动骨一百天。”可是,他只住了一个半月的医院,就办理了出院手续。他说:“那段时间,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尽快回到训练场,继续为二青会比赛做准备。”由于焦虑过度,他住院期间时常失眠。
    从出院至今,韩瑞轩一直进行恢复性训练,如跑步、深蹲、仰卧起坐。到了5月份,他就会进行实战训练。为了避免再次受伤,他每感到伤处有所不适就会稍做休息。
  苦练是为拿更多金牌
    在即将到来的二青会,山西省柔道队将力争拿到6枚金牌。要想取得这样的成绩,山西省柔道队的运动员们只能苦练、苦练、再苦练。
    身高1.96米,年龄仅17岁的陈可翀与其他运动员每天6时10分就会出操。无论风霜雨雪,这些运动员都不会落一天。每天9时至11时30分、15时至17时30分,陈可翀等人进行配合训练。训练中,陈可翀被对手摔在垫子上,感觉背部及脚部疼痛难忍。即便如此,他都会迅速而勇敢地站起来,继续向对手发起进攻。
    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勇敢地站起来,不断调整着自己的速度、技巧,这就是陈可翀等柔道运动员日常训练的真实写照。杨波表示,运动员们这种昂扬向上的训练精神,常常让教练员们感动。
    韩瑞轩表示,他虽有伤痛,但要在二青会柔道比赛中进入决赛,然后争取在决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薛源从教多年,培养了一位又一位优秀运动员。在她看来,柔道精神不仅体现在赛场上,而且融入了运动员的生活之中。这些运动员在训练场上逐步成长为懂道理、讲礼貌、有毅力的好青年。
    二青会一天天临近,山西省柔道队的运动员们每天都有新的进步。他们准备在二青会赛场上展现不俗的实力。 晨报记者梁耀华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