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4月10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5]

我的生活“失重”了,怎么办

忽然不知道每天该干什么了
  3月29日8时许,61岁的沈爱英才起床。洗漱完,穿戴好,喝了杯牛奶、吃了两片面包,她就坐在餐桌前发起呆来。坐了约半小时,挪到沙发上再发会儿呆,起身打开电视机,按着遥控板上的换台键,从1到66频道连续按了五六圈,每个频道的停留时间还不足5秒钟……这是近半年来,沈爱英每天的生活写照。“其实,我6点多就醒了,不知道起来该干点啥,就躺在床上想点事儿。一躺就是两个多小时,可啥也没想出来。实在饿得不行了,这才决定起床吃了饭再想。”半年前沈爱英的爱人去世了,女儿回来料理完后事就回去了,家里就剩下她一个人。她每天起床后,除了想念刚去世的爱人外,就是犯愁当天该做些什么。
    沈爱英的爱人与癌症抗争了9年。回忆起和爱人一起抗癌的岁月,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累,但是充实”。那会儿,爱人把她当成了唯一的依靠,每天的餐食、药品、生活起居、外出散步都离不开她的陪伴。“虽然那时也偶尔会觉得每天伺候人的日子特别烦闷,没个自己的时间。但现在突然闲下来后,自由是有了,却觉得空落落的。”突然闲下来的日子,让沈爱英有了很深的失落感,没有人需要她伺候了,她觉得自己不再被人需要了,特别没有成就感。“关键是,我都不知道自己每天该做些什么了。”沈爱英说,过去她最不想听到爱人叫她的名字,因为,那意味着麻烦事来了——不是拉裤子了,就是尿床了。可如今,她想让爱人再叫她一声都不可能了。
    春节期间,女儿发现沈爱英要么坐在沙发上愣神,要么不停地按电视遥控器,便建议她找找新的生活重心,比如跳舞、玩牌、逛街……沈爱英也觉得主意不错,照做了。可是跳了两次舞、打了两天扑克、逛了一次街后,她就放弃了,“从那些活动中找不到乐趣,也就不想去了”。
  退休近半年,“跟个等死的闲人一样”
    “每天大早一睁眼就出去了,整天就是出去玩儿,我看你快住到外面了,根本不管我。你还当不当我是你的家里人了?”3月30日9时许,61岁的刘荣军对着爱人王桂芳吼了起来。王桂芳一边把早饭端到刘荣军手边,一边笑着说:“咋能不管呢?”
    2018年11月,刘荣军退休。说起退休生活,他连说了五遍“非常不适应”。
    退休前,刘荣军过着单位、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在单位每天开会、下车间、检查、写总结……忙得不亦乐乎。”他说,那时候总想着什么时候能好好休息一下,有时间出去玩玩就好了,可如今,真的休息下了,反而不习惯了。
    因为在单位是领导,习惯指挥员工做这做那,退休后,没有员工可以指挥了,刘荣军就开始指挥爱人和儿子。只要谁没按他的指示办事,他就会大发雷霆,有时还会摔盘子、摔碗。儿子因此躲进了单位宿舍。
    爱人王桂芳喜欢唱歌、跳舞,5年前退休后就加入了合唱团、舞蹈队,每天都会和同伴们外出活动。“她每天都乐乐呵呵地出门玩儿,我天天跟个等死的闲人一样……”刘荣军常埋怨王桂芳不陪他。
    王桂芳想带着刘荣军从这种失落感中走出来,就带着他出去参加活动。可有一次,王桂芳强拉着他去合唱,大伙儿刚唱了两句,他拍拍屁股就走了。他觉得王桂芳成天出去唱唱跳跳,就是在浪费生命,因此看不上这样的活动。
    前两天,王桂芳建议刘荣军培养些爱好,比如写书法、看书、下象棋,谁知刘荣军听了更生气了,又发了一通火。他觉得,王桂芳是在嘲笑他没特长,强迫他六十多岁的人了还得像小孩子一样学门特长。“我其实也知道自己的心态和状态都需要调整了,但就是不知所措。”刘荣军说。
  不知该围着谁转,人也变懒了
    “送孩子去幼儿园了?带水了吗?”4月1日8时刚过,朱艳芳习惯性地拨通了远在广东生活的女儿的电话,照例询问了两句。挂断电话后,朱艳芳打开手机上的照片,一张张翻看着半年前女儿和外孙同她一起生活时拍的照片。
    女婿是广东人,和女儿结婚后一直在太原生活。这让朱艳芳觉得自己不仅有女儿,还多了个儿子。婚后三年,女儿生下了外孙。外孙一出生,就由朱艳芳和爱人一起照顾。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出门晒太阳、几点喝奶、喜欢吃什么、喜欢玩什么……朱艳芳都记得准准的。
    “外孙会说话后,每天起床第一个叫的就是姥姥,想想真幸福。”朱艳芳说,外孙满一周岁后,常患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儿科医生说,外孙的体质适合去南方生活。于是,外孙两岁两个月时,女儿一家就迁回女婿家生活了。
    这下,可苦了朱艳芳。“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外孙没出生时,我就是围着女儿转。后来有了外孙,就围着外孙转。现在,女儿和外孙都去了女婿家,我不知道该围着谁转了。”朱艳芳说,如今,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看电视和出门买菜,就是看女儿和外孙的照片,晚上就期盼着和女儿和外孙视频聊天。
    这半年,朱艳芳很不习惯,慢慢也变懒了,不想做饭、不想洗衣服,有时候连话都不想说。每天最有精神的时候,就是和女儿、外孙视频通话的时候。“其实我也不想再过这种日子。可除了女儿和外孙,我不知道还有啥事儿能让我愿意动起来。”朱艳芳说。
  
  专家建议:
  及时调整心态找准新的定位
    老年人生活“失重”是每一天甚至每一刻都有可能出现的事,它看似小事,其实直接影响着老年生活的幸福指数。对此,本报记者邀请太原市杏花岭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负责人、杏花岭区精神康复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马超来解答一二,他表示:“这是老年人原本熟悉的生活节奏突然之间被打破,没有及时适应新身份和做出心态调整而产生的。老年人表现出落寞、失去兴趣、焦虑不安、失眠等生理心理状况时,就一定要引起注意。”
    针对老年人最易出现的三种“失重”情况,马超提醒:老伴刚刚去世的老人,要明白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可以适度悲伤,但不要沉溺于悲伤,避免长期钻在家里面,尽量避免接触熟悉的环境,可以采取暂住他所或到外地生活的方式,缓解冲淡内心的痛苦。融入新的集体,如到社区找老年人聚集点活动。
    刚退休的人,则要找事情做,继续保持充实的生活节奏,继续保持对生活的好奇,保持对人、事、物的好奇。多去学习,多用脑,有效地预防脑功能退化疾病。
    当孩子独立后,老年人一定要清楚,孩子长大成人,需要有他们自己独立的生活。作为长辈,调整心态,要学会放手,并与孩子建立适当的联系。学会为自己而活,寻找自己的价值。老年人最好要出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参加老年大学,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结伴旅游都是不错的方式。还可以关注社会公益,把对于孩子的爱,转移到社会公益上,发挥余热,体会助人之乐。 晨报记者乔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