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4月09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5]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退休

新院长来自敦煌研究院
  记者从故宫博物院获悉,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未来,王旭东会带给600年的故宫博物院什么新的视野?公众翘首以待。
  “网红”单霁翔:在故宫这7年
    在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7年中,单霁翔拥有了多重身份。
    网红院长——让故宫从高冷走向亲民
    单霁翔生于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单霁翔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
    在国家文物局局长任上10年后,原本已届退休之年的单霁翔接过故宫帅印。当时的故宫刚经历“十重门”舆论危机,亟待重塑形象。“我是故宫第六任院长,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单霁翔曾说,因为故宫太复杂,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平常说做一件事要’万无一失’,我们是‘一失万无’。”
    单霁翔在任这些年,故宫批量诞生“网红”。从文物修复师王津,到故宫文创、口红,再到文化活动“上元之夜”等,故宫屡屡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2017年,故宫网站访问量达到8.91亿,把186万多件藏品的全部信息放到网上。而对于来故宫的游客来说,这几年间,故宫从原来高冷的形象变得越来越亲民了。而正如故宫内部人士所言,单霁翔本身成了故宫最大的“网红”。
    改革者——故宫限流让观众“有尊严地参观”
    单霁翔接任故宫时,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长期以来开放区域只占30%,186万余件文物藏品99%沉睡在库房,来故宫的观众虽然多,但80%都是沿着中轴线参观古建,很少能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物。
    单霁翔上任后,故宫开放面积达到现在的80%以上。单霁翔还曾数度公开表示,规划到2025年故宫院庆的时候,开放面积能达到85.02%的目标。
    故宫博物院每年接待观众数量都在千万人次以上,是世界上观众访问数量最多的博物馆。为解决“人太多、买票难、无位置可坐”的问题,故宫博物院于2015年6月13日起,正式实施每天8万人次限流措施。与此同时,故宫花了几年时间对室内、室外环境进行大整治——拆除总面积约14800平方米的135栋临时建筑、新增1400把椅子、全面采用电子购票、不断修缮古建并扩展开放面积,甚至为了保证游人的“方便问题”,还把一个职工食堂改成洗手间了……实现了观众有尊严地参观故宫博物院。
    文创玩家——文创产品研发达1.1万件
    近几年,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扩展到了更多领域。从最初的胶带到睡衣,从漫画、歌曲到手机游戏,从口红面膜到互动游戏书……曾有媒体统计,到2018年12月,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1.1万件。可以说,粘上“故宫”两个字,几乎做什么火什么。故宫方面曾透露,其文创产品收入在2017年已达到15亿元。因此,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故宫博物院每年巨额的营销收入用在何处?
    今年4月2日晚,1对天灯、1对万寿灯、5对宫灯复原品在故宫乾清宫广场拍卖,并全部成交,共拍得2005万元。
    此次拍卖所得善款将全部用于山西省娄烦县、山西省静乐县、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等贫困地区的教育和文化等事业。
    商品只是文化传播载体,故宫关注的还有教育。而在学术研究之外,面对学校、社区的教育也成了这些营销收入的“用武之地”。
    故宫在和不少学校研究综合实践课程。单霁翔说,已经有40多个这样的课程应用到各学校不同年级的孩子中间。
    每次故宫的教育活动都爆满,孩子们串朝珠、画龙袍、做拓片……全是免费的。单霁翔说,故宫把大量的营销收入投入到孩子们身上,“这些活动让他们长大后一定会成为对中华文化热爱的一代人。”
    “看门人”——5个月磨坏20多双鞋
    今年,单霁翔65岁,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7年了。有人尊称他为故宫掌门人,但单霁翔更愿意称自己是故宫博物院的“看门人”。
    上任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两个人花了5个月,绕着故宫走了一圈儿。9371间古建,凡是门都要推开看一看,光是鞋就磨坏了20多双。
    单霁翔曾说,自己小时候就在北京的四合院生活,可没有想到的是,退休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
    对他来说,看好这原有的“家当”始终是“看门人”的重任。
    今年3月,故宫博物院通过官方微博宣布,今明两年,将对故宫古建筑群进行大面积油饰保养。
    而单霁翔在任期间,故宫博物院对古建筑的修缮,也已从一般土木工程修缮,变成一项项研究性保护项目。同时,故宫汇集200名文物医生,建立文物医院。
    单霁翔说,紫禁城1200栋建筑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栋都叠加着历代信息,所以修缮时,是开放的、多学科的。
    在最近一次演讲中,单霁翔说,自己找到了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出路——就是要让这些文物真正活起来。“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权力、都有保护文物的义务。只有我们把保护文物真正看作是公众的事业,而不是自己的事业,文物才更安全。”
    单霁翔说过,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故宫。也曾不止一次设计过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想去故宫研究院搞搞研究。或者,来故宫当一名志愿者,“到时候希望面试官手下留情”。
  “新人”王旭东:从“理工男”到“考古专家”
    单霁翔的接任者王旭东1967年2月生于甘肃山丹,从1991年起,他在敦煌研究院从事壁画及遗址保护,曾任兰州大学和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随着单霁翔的卸任,王旭东的职业履历将正式添上新的一笔:故宫博物院院长。
  从“理工男”到“考古专家”
    王旭东与敦煌的结缘阴错阳差。他毕业于兰州大学水文地理与地质工程专业,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水利工程师。1991年,敦煌研究院正好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在兰州大学招生地质专业毕业生,王旭东被老师推荐前往工作,此前,他对敦煌唯一的印象,就是父亲在莫高窟前留下的一张剪影。
    由于理工科的专业背景,王旭东在敦煌主要负责崖体稳定性研究。几个月时间里,他几乎跑遍了莫高窟有壁画彩塑的492个洞窟。日子久了,耳濡目染,周围的同事都是研究敦煌文化的专家,慢慢地,他在心底产生了了解敦煌文化的欲望。“之前是别人对我说,莫高窟的艺术多么伟大,但那时我真正知道了它的珍贵价值。从那以后,对莫高窟所有的保护工作和管理工作,我都特别用心。我不再只是把它们当成石头、泥巴了,在我的眼里,它们是有生命的。”王旭东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2014年12月,王旭东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世上少了一位水利工程师,而敦煌莫高窟多了一位虔诚的守护者。
  “数字敦煌”网站上线
    在王旭东眼里,对莫高窟文物进行研究,尤其是破解敦煌对于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价值所在,从来都是敦煌研究院工作的核心。“年轻人非常需要了解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平时他们可能了解更多的是西方的文化,而很少了解像敦煌这样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让年轻人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才能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生活。”王旭东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他的国际视野在业内广为人称道。在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期间,他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和敦煌学、敦煌艺术交流国际合作项目,实施国际访问学者计划,并多次组团赴欧洲、北美、东亚和中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文化交流和学术考察活动。
    同时,他也注重运用数字手段进行文物保护。在总计500多个敦煌石窟中,已有至少180多个洞窟实现数字化,占整个规模的近三分之一。目前,至少有30个洞窟的数字资源中英文版都已上线,实现全球共享。同时,莫高窟在全国文化遗产单位中率先开启每天6000人为最大承载量的网络预约参观模式。
    在王旭东眼里,数字化手段保存文物只是第一步,要通过运用数字技术为参观者带来不同的体验,让年轻人以全新的方式,接触和认识传统文化。他还进一步提出,可以在网络上“数字重建”莫高窟,让千年莫高窟“青春永驻”,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这些宝贵的艺术财富获得新的生命。 综合中国新闻网、《文汇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