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4月03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6]

我省持续推进节地生态安葬

今年各市至少启动新建或改造殡仪馆1所
  国家推行殡葬改革以来,我省也在积极响应,并推出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如今已取得一些成效。
    统筹协调推进殡葬改革工作
    1月22日,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提出,2019年我省各市至少启动新建或改造殡仪馆1所,建设改造任务重的市至少启动2所,逐步扩大惠民殡葬覆盖面,持续推进节地生态安葬。
    为加强我省殡葬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2018年9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建立由省民政厅牵头的山西省殡葬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度建立后,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等22个部门将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统筹协调深入推进全省殡葬改革工作。
    据省政府2018年初发布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显示,到2016年底,全省共有殡仪馆27个,经营性公墓34个,年火化遗体2.4万多具。新划定的93个火葬区中,由于缺乏立项和资金支持,还有52个县(市、区)未建起殡仪馆,遗体无法火化,殡葬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太原市实行生态安葬奖补制度
    省会太原的殡葬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记者了解到,3月13日,太原市全面实行生态安葬奖补制度,户籍居民去世后采取节地生态安葬,如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不留灰、不立碑、可循环使用的殡葬方式,政府一次性奖励2000元。这是太原市继2018年推出为户籍居民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1300元的政策后,出台的又一项殡葬惠民政策。
    与此同时,为了推动节地生态安葬,宣传奖补政策,3月29日,太原市还在永安园举办了第六届节地生态集体公益活动,为60名殡葬改革的先行者组织节地生态安葬仪式。
    2017年在青岛召开的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部署暨殡葬信息化建设推进会,确立了全国首批80个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单位),太原市名列其中,这也是山西省唯一一个试点地区(单位)。
  节地生态安葬使用率
    增长到10%
    太原市2014年开始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为自己或亲人选择这种更加绿色、环保的安葬方式。数据显示,到2017年,太原市节地生态安葬的使用率增长到10%。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近半市民表示愿意选择节地生态安葬,他们倾向于厚养薄葬,且愿意支持太原市的环保事业。但也有一些市民表示,不愿选择此类安葬方式,他们认为,人去世后,就应该“风光大葬”,而节地生态安葬太简单,有失隆重,不能完全寄托哀思。
  优化舆论环境更新殡葬理念
    太原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些家属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是迫于无奈或受家庭条件的限制。推进文明殡葬,最基础的工作是社会舆论环境的优化,用新的殡葬理念取代传统的殡葬习俗,形成全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传统的殡葬陋习,用一种更加文明现代的理念来尊重生命、纪念先贤,我们的殡葬改革才会有大幅度发展。殡葬服务部门要先行一步,在公墓建设中,通过规划建设等手段,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目前,太原市的10所经营性公墓均开展了节地生态安葬。为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多家陵园实施了一系列人性化举措:为方便逝者家属祭拜,根据家属意愿,可在公共碑上铭刻姓名;提供寄语墙、许愿树和天堂邮局等,亲友可将对逝者的哀思写成信,放在这里,陵园统一掩埋或焚烧;根据山西的气候特征,公墓除种植鲜花外,还种植了冬夏常青的植物,使市民冬天祭祀时也不会有萧条、悲凉的感觉。这些举措,得到了逝者家属的认可。
  ●
    2018年9月,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加强对我省殡葬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经省政府同意,建立山西省殡葬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工作。
  ●
    2019年1月22日,全省民政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我省各市至少启动新建或改造殡仪馆1所,建设改造任务重的市至少启动2所,逐步扩大惠民殡葬覆盖面,持续推进节地生态安葬。
  ●
    2019年3月15日,太原市民政局联合太原市文明办发出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文明祭扫生态安葬”倡议书》。
  ●
    太原市2014年开始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到2017年,使用率增长到10%。
  晨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