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2月28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5]
晋商银行成立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太原举行

晋商银行资产规模突破2200亿元

  2月26日,晋商银行成立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太原举行,晋商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郝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作为山西人自己的银行,十年来,晋商银行资产规模从不足210亿元发展到现在的突破2200亿元,监管评级由成立之时的5A级到如今的2C级,主体信用评级达到AA+,年营业收入超过40亿元。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十年来,晋商银行坚持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在支持全省经济建设中谋发展,在山西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中主动作为,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中寻找银政企合作的契合点。
    晋商银行坚定不移地做地方政府的“金融管家”,积极参与财政国库现金管理,为财政资金的创收增值提供有力支撑,成功中标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招标工作;大力支持山西省地方债发行,成为地方债主承销商中的唯一地方银行;作为综改示范区首批战略合作金融机构,筹划成立了专门服务综改示范区的直属支行,成为第一家支持综改示范区建设的银行。
    为省属国有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提供专属服务,与山西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建立业务联系,有效支持山西煤炭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前全面完成了省属七大煤企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的置换。第一时间响应政府“城中村”改造,创新融资模式,成为首家为项目提供融资的银行,“城中村”业务模式作为政银合作的典范,在太原、临汾、大同、晋城等地市得到充分应用,成为省内“城中村”改造配套银行,累计融资额达到210亿元。紧跟全省经济转型方向,在持续支持能源、装备制造业、钢铁、焦化、冶金等支柱经济产业的同时,为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在县乡医疗一体化改革、特色小镇、科技金融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践行普惠金融初心
    晋商银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努力为山西老百姓提供更优越、更便捷的综合金融服务,立志成为城镇居民的“生活助手”。
    在总行层面设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普惠金融部),逐步建立起了标准化产品和标准业务流程,研发推广“信贷工厂”业务模式,让方便快捷的小微金融产品快速应用于小微企业,累计向23000余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100余亿元,存量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余额占全行各项贷款余额近30%。
    出台加大信贷投放、完善制度流程、创新产品服务等十个方面、三十八条专项措施,助力我省民营和小微企业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该行现存资产业务50%以上属于支持民营企业业务。通过精细化客户管理、持续化产品创新、效能化渠道运营、常态化销售服务、专业化队伍建设等措施,为220余万个人客户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依托理财、保险、基金、信托、贵金属等产品,为客户量身定制财富管理计划,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财富管理品牌“晋升财富”横空出世,私人银行中心正式成立,对高端客户的维护与服务朝着专业化、人性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打造一流服务品牌
    晋商银行致力于下沉服务触角,实现了省内中心城市的全覆盖,将传统物理网点和社区银行延伸至县域和居民小区,目前下辖10家二级分行、4家直属支行、128家市域支行及18家县域支行;配套铺设了358台自助设备,形成了密集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对主要居民生活区的全覆盖;引领金融新业态,投资设立了清徐晋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布局互联网金融,积极探索“互联网+渠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多种手段共同推进,形成了“线下线上一体化”金融服务大格局。
    以十款明星产品为标志,以支付结算工具为载体,推出卡易贷、简押快贷等明星产品及国内领先的财富管理综合量化指数,取得了外汇业务、金融衍生品、债券主承销商等一批业务资格,业务资质数量居于全省城商行首位,成为山西本土首家发行信用卡的城商行,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打造文明服务窗口形象,持续推进网点竞争力提升项目和厅堂一体化建设,并以科技创新不断引领服务创新,优化客户的金融服务体验。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晋商银行在总行层面成立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扶真贫、真扶贫,探索开展“主动式、授渔式、帮扶式”的可持续扶贫,引导金融资源向扶贫工作倾斜,并于2017年、2018年各发放5亿多元的扶贫小额贷款,超额完成了扶贫小额贷款发放任务,成为小额扶贫贷款投放力度最大的本土法人银行。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抽调38名人员组成12个工作队,赴云州区、壶关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不图形式、不走过场,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项目建设,提升结对帮扶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重点帮扶的云州区西关村、张庄村已经成为全省脱贫工作的示范村。 晨报记者乔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