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2月27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给老人辟谣 硬怼不如迂回

  “饭前要喝汤”,经过几个人手势比画的传递,变成了“吃饭别着急”……前不久,北京市甘家口社区服务中心举办了一次辟谣活动,近百位老人通过亲身参与传话游戏、分组对垒抢答,明白了谣言诞生的过程,也改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在给老人辟谣这件事上,有专家表示,比起正面硬怼,借助社区的力量,或是采用迂回套路,都会是更好的选择。
  沟通成问题子女辟谣屡碰壁
    “注意!喝瓶装水会致癌”“每天一杯醋,软化血管更健康”……每当看到父母转发这种“谣言”文章,刘辉一定会叨唠两句。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刘辉还会专门找专家的辟谣言论,再转给父母。但大多时候,这样的辟谣顶多换来一句“我是为你好”的嘱咐,甚至还有“你怎么知道你说的就对”之类的反击。过几天之后,可能就是下一条谣言的来临。
    刘辉也曾反思,是不是找的信息不够权威?于是,他变着方法找各种专家,可父母始终听不进去。后来他终于明白,比起科学严谨的长篇大论,老人更爱看那些“危言耸听”、视觉冲击力强的内容,“宁可信其有”。
    刘辉翻看父母的手机发现,在他们的同学群、朋友群,传播未经查证信息的人有很多。老人所传的谣言文章还有一个规律,就是内容上只是随便找一个噱头,真正目的在于文章最后的广告,有些文章甚至还加上了“不转不是中国人”之类的道德绑架语。“现在我最担心的,是他们被广告忽悠去买保健品却不跟我说。”
    因为平时工作忙,刘辉跟老人的沟通比较少。“仿佛只有给他们辟谣时,我们交流的内容才会多一些。”为了能更好地给爸妈辟谣,刘辉也曾尝试做出改变,主动给老人推送一些科普文章,但他们根本没看进去。
  辟谣看环境大妈更愿信社区
    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障碍,年过六旬的赵阿姨也深有体会。赵阿姨平时喜欢转发养生文章,儿子却颇有意见。“他总说这些是谣言,让我不要信。”
    在赵阿姨看来,儿子的这些话只是一种不愿交流、打发自己的手段。考虑到自己是为家人的健康着想,即使不受儿子肯定,赵阿姨转发起来依然“毫不手软”。直至自家所在的甘家口街道举办了一场辟谣活动,她才发现,原来自己平时转的不少信息确实是已被证伪的谣言。“比如生土豆汁并没有治胃病的作用,我以前真喝过,还觉得肚子疼,早知道就不受那罪了。”
    辟谣活动组织者之一、“北京大妈有话说”自媒体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有很多媒体都在写辟谣文章,但效果比较有限。“老人们更信服的,还是街道、社区发布的信息。”工作人员表示。
    而参加完辟谣活动后,赵阿姨开始反思之前盲目转发信息的行为。
  辟谣要温和态度不能太“优越”
    目前,网上虽然有不少辟谣平台,但大多存在于电脑端,对于老人来讲不太接地气。老人主要接触的辟谣途径,还是微信各家公众号推送的小文章。赵阿姨表示,她曾看过一些公众号写的辟谣文章,但里面一些过于年轻化的语言以及对老年群体的隐含讽刺,都让她感觉不太舒服。
    针对这个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写辟谣文章一定要兼顾各年龄层的群体,“尤其对老人,一定要有一种尊重的态度,即使为了年轻受众要用到一些网络语言,也要尽量保证主体内容能让老人明白,更不能在辟谣时透露出一种智商优越感”。
    范志红平时也会写一些健康指导和辟谣文章,她所秉持的理念是做有温度的科普。“很多老人是为了追求健康才误信的谣言,所以我们辟谣时,不能光说‘你这个不对’,也要指出‘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这样才能真正满足老人们的需求。”
    范志红表示,辟谣经常会犯的一个问题,就是把话说得过于绝对。“比如在食品搭配这一块,个人体质不同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西瓜跟螃蟹能不能一起吃的问题,虽然大部分人吃是没事的,但难保少数人吃了就真的会没事。所以还是要看个人实际的身体反应。”
    对于老人更相信社区这个现象,范志红建议,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社区应该配备专业水平更高的营养指导师,以他们为中心来给老人进行健康指导和辟谣。“而且还要不断对指导师进行继续教育,因为谣言的变化是很快的。”
  辟谣有技巧先顺着说再引导
    给家里老人辟谣时间久了,刘辉也总结出了一套井水不犯河水的相处办法。“我现在也不会太跟他们较真了,只要不是毁身体、骗钱的内容,我就不会直接反驳他们。”
    这种做法,在专家看来其实有一定的可取性。张昕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副教授,他认为,子女在家庭群这样的公开场合直接跟老人正面硬怼,是不太明智的。甚至是和老人的私聊中,如果直接指出老人的错误,也会伤害老人的自尊,更可能引起反效果:辟谣不成,老人信得更深。“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说,老人会相信谣言,很可能因为他处在一种比较挣扎的心理阶段。”张昕表示,很多老人都患有难治愈的慢性病,在患病初期,他们会处于一种心理抵触的状态,然后会寻求各种方式去改善身体状况。在这个时候,老人非常容易去尝试谣言中提到的各种办法,“实际上,这么做对于缓解心理压力是有好处的。它能够抵消一部分恐惧,对自己的未来也能增加控制感。”张昕认为,如果谣言不会带来危险的后果,子女们也大可不去管它。
    但张昕也指出,如果发现谣言确实会给老人的健康带来损害,一定要第一时间加以制止。在如何劝说方面,要讲究技巧。“比如老人告诉你,这两个东西一起吃会有好处,但你发现专家辟过谣,说同时吃会有问题。这时你应该先顺着老人的意,告诉他们‘您先别吃,我回家试试’。”之后,定时向老人反馈你的“体验效果”,第一天说味道不好,第二天说肠胃有反应,可能就是吃那些东西闹的。“有了个人体验做铺垫,这时再找一些权威的辟谣文章,老人们会更容易接受。”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