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1月21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3]

刘建全:念好“牛经”发牛财

□任建忠
  “科学养牛打开致富门,勤俭持家奔上小康路”。1月11日,离石区信义镇回龙塔村贫困户刘建全,拿着下乡工作队编写的牛棚对联,迫不及待地回到自家的牛场里满是喜悦,让他更高兴的是早上母牛刚刚生下一只小牛犊子。
    走进刘建全的院子,冬日暖阳下,一排黄土高原特色的窑洞前,只见满院子堆积的玉米一囤一囤的,鸡欢鹅叫,牛哞犬吠,将鲜红色对联的横批“六畜生旺”诠释得更加生动具体。
    今年46岁的刘建全,虽然命运多舛,但天生一个硬汉子的他,从没向困难和艰辛低头。早年妻子不幸离世,他一个人把女儿拉扯大,并培养成人,去年顺利考上了大学。“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党的庄严承诺、为民情怀和执政信念。
    2014年由于缺资金、缺技术,家庭人均收入仅仅2000元,属于“刚能够解决温饱”型的人家,理所当然,刘建全被回龙塔村识别为贫困户。“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汉。刘建全虽然困难,但浑身是劲,总是闲不下来,在村里算得上特别能吃苦耐劳的人。”村支部书记刘龙生赞不绝口。勤劳善良的他,虽然被评为贫困户,但他不等不靠,一边种地的同时,打起了养牛的主意。
    俗话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当年,他东凑西借筹集资金8万余元,购买10头牛犊,建起了牛场。由于是“新手”,管理和技术跟不上,结果三年死了个精光,让他血本无归。“本想打个翻身仗,不料跌到深沟里了。”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刘建全抱定,只要坚持下去,养牛肯定能脱贫致富。2016年,他决心“重操旧业”,为了给他树立起信心,政府专门给了他养殖补贴2000元。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长期从事重体力活,积劳成疾,腰椎间盘突出让他无法动弹,不得已做了手术,虽然医药费花费4万多元基本全报销,但还是把养殖的牛全部卖掉,收入刚刚够本,也没有给家里带来富裕。
    2018年秋季,金融贷款扶贫政策让有点倔强的刘建全又鼓起了养牛的勇气,他在区文联驻村第一书记闫永红的帮助下,在农行贷款5万元,购买8只大牛。
    有了上回养牛的教训,刘建全心里明白,养殖是技术活儿,不能“偷工减料”。看书、看电视、上网、请师傅、拜专家,看重养殖技术的刘建全,靠着白天黑夜的忙碌,精心养护着自己的牛儿,养殖也逐渐步入正轨,当年他养殖收入达到了1.1万元。
    说起养牛经刘建全一套一套的,“养牛要是用心、细心养的话肯定会赚点,但是养牛这个行业见效益比较慢,就好比滚雪球一样。慢慢来,急不得。那些个追求快速致富的就不适合了。当然了,如果怕苦、怕累、怕脏的话你也不要来养牛了,养牛是个辛苦活,牛喜欢干净清爽的地方,所以就要求你要多勤劳辛苦一些为它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走,看看我的牛场去。”在刘建全的养牛场,他自信从容地扯起了自己的“养牛经”,大牛生小牛,小牛养大再生小牛的“循环经济”。
    说起今后的养牛,刘建全深谋远虑,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头三年大牛小牛都不打算卖。同时,自己再种植些玉米,牛饲料也够了。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有了积累的经验,今后靠科学养牛,发一把“牛财”应该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