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1月18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黄刚:生命救援的冲锋员安全生产的守护者

  黄刚,中国共产党党员,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事业服务中心安环办职员。他更为传奇的身份是山西天龙救援队副总队长,搜救大队队长,截至2018年底已经参与近40次救援行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000小时。入职潇河产业园区以来,他更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断用爱心为生命传递着正能量。
  面对危险从不退缩
    有信仰才能有力量!这是黄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果不是一次次游走在生死边缘的真实记录,很难让人把眼前这个看起来有点瘦弱的中年人和“玩命”联系起来。“玩命”是黄刚的网名,从加入天龙救援队以来,他一直就冲锋在救援第一线。2014年9月,太原市小店区坞城村发生房屋倒塌,他接到队员通报后,火速赶到现场开始进行搜救。现场,黄刚提出了“一边固定支撑倒塌下来的钢架,一遍组织人员使用设备快速搜救被困者”方案后,得到了现场指挥部的认可,并被时任太原市市长的耿彦波任命为现场救援总指挥,协调政府、公安、消防以及民间力量展开救援。
    在此期间,救援人员本可交替休息,但黄刚作为现场救援总指挥,为保证救援过程衔接有序、搜救人员的安全以及尽量缩短被困人员的时间损耗,自救援开始他没有离开过现场。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他身患重感冒并持续发烧,只能通过加大服药剂量和次数来坚持工作。
    在这次事件中,不仅开创了民间救援力量在灾难救援中起重要作用的先例,黄刚和天龙救援队也得到了太原市政府的嘉奖。
    黄刚在加入山西天龙救援队的7年中,先后参加雅安地震、鲁甸地震等各类救援近40起,太原天龙山、慕云山、山阴蝴蝶谷等地也都留下了他义无反顾的身影。他同时还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医疗支援等活动95次,开展安全科普教育惠及350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间超过3200小时,相当于加班400天。他还根据救援实践积极研发各类救援设备,目前已经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18项,其中部分救援设备已经投入市场,在救援中发挥着作用。
    救援队是公益组织既没有薪水也没有补助,除了提供救援技能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管理外,所有救援需要的装备、药物、保险、包括出动救援时所产生的费用都是由志愿者自己负担。他的同事朋友常常调侃他说:“你这样花钱出力买罪受,你是外星人吧。”他却说:“只有这样严格地要求才能保证群众需要我们时,我们能第一时间赶到;我是一名志愿者,更是一名专业的志愿者;我们是在做公益,不是在玩公益;救死扶伤,挽救生命是我最大的愿望,也是给我最大的奖赏。”
  推动安全工作专业化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黄刚始终坚持对党忠诚和对人民奉献。他认真学习工作业务,积极实践,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常被借调到工作繁忙的部门充实一线,在每个岗位上都能任劳任怨从不抱怨。特别是自2018年初入职潇河产业园区以来,他在工作中总能做出一些创新,并发表了多篇论文。他常说:“谁能为入园企业最快捷、最方便地解决问题,只要不越权谁办都一样。”
    黄刚的车上常年放着一个大包,里面装着救援需要技术装备外,还有药物、绷带等救援用品。作为安环部门的职员,他要经常深入到一线工地去督导安全生产工作。“园区初建,虽然一切都是从零基础开始,但我们的要求和起点确实非常高。”结合自己在天龙救援队中的经验,黄刚利用自己的专长,积极推动园区安全生产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在一线工作期间,他发现各建设单位虽然配备了急救箱,但急救用品却相对简单,只相当于家用急救性质,“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事故,在等待救援队伍到来期间,家用急救箱根本满足不了现场急救需要。”在黄刚的建议下,园区为两片区指挥部配备了专业的急救箱。
    作为应急救援的通讯工具,对讲机的通畅与否也事关救援的效率。在工作中黄刚发现,虽然各建设单位和园区都配备有对讲机,但这种需要插SIM卡的对讲机对通讯基站的依赖性过强,“如果发生破坏性地质灾害,一旦通讯基站损毁,手机打不通,对讲机也无法互相联络,汶川地震就是一个实例。”于是,在黄刚的建议下,园区又将对讲机进行了更换,从而确保了应急通讯的畅通。在一次组织企业实行应急演练中,黄刚发现企业救援队伍在高空救援依旧在使用传统绳索,“如果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也出现意外失去救援能力,就会对被救援人员造成二次伤害。”黄刚又结合实际救援经验,指导企业对救援设备进行了专业改进。“安全工作必须细致入微,把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他说道。
    除了硬件设备,黄刚也非常重视软件的建设。入职潇河产业园区的时间里,他和安环办的同事们先后组织了有关安全方面的应急演练五次。先后参与编制、修订园区安全生产基本管理制度13项,有效衔接综改示范区应急预案的处置流程;利用重要节点并多次邀请专家为各建设工地的安全负责人开展专家授课、现场教学、实景模拟等多种方式的宣教培训工作,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
  创新方法促进环保
    在促进园区环保工作方面,黄刚在坚决执行园区环保工作部署的同时,他还积极探索和创新模式,力求推动环保工作上新台阶。
    在潇河产业园区安全生产环保办公室,一份关于“六个百分之百”的检查和处理流程图被挂在醒目位置,环保“七联单”则放在了黄刚的办公桌上。“在以往的流程中,根据环保检查的情况,环保七联单多是一次性填写完毕然后分发到各部门和企业,这样容易因缺乏督促而流于形式。现在我们根据检查的结果,前期只填写前面的三联,从第四联开始,一联一联地填写。发现问题,先由园区安环办和园区执法中队进行督促,如果有问题的企业在限定的时间内还未进行整改,我们就再填写一联对其进行约谈。如果约谈之后依旧不整改的,我们就再填写一联,直至上报综改区,联合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停工并追责。这样分阶段、分流程的操作,既能起到督促的效果,又有利于解决问题。”黄刚说道。黄刚发现,各项目工地在防止扬尘污染时大多是通过铺设防尘网预抑制扬尘,“各项目工地正处于建设时期,来回施工很容易对这种防尘网造成损坏,损坏之后基本都无法重复使用,如果使用一次就扔掉,很浪费资源。”黄刚经过查阅资料得知,有一种塑料草皮尽管成本虽有点高,但却耐实不易损坏,而且防尘效果也很好。于是他想到了租赁铺设塑料草皮,“如果能找到愿意提供租赁的厂家,既可以为企业减少成本,也可以做到经济共享。”他说道。
    除此之外,他通过参考外地经验,还在园区第一个提出了探索使用微喷方式降尘。“如果能借鉴农业生产中的喷灌技术,通过微喷既能实现工地降尘,也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他告诉记者,微喷降尘目前已经在园区所有工地应用,并成为一项硬性降尘措施。
    阳光温暖,岁月静好。正是从不退缩的精神,黄刚入选了太原市2018年9月发布的“时代新人榜”。尽管如此,他依旧认为自己离“先进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没有坚定的信仰,很难持之以恒地做事,作为一名党员,是需要用一生去担当和奉献的。”他说道。 晨报记者乔建彬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