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1月15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0]

郝永丽:传递正能量让群众相信法律

  郝永丽,现任晋中中院民四庭庭长,先后荣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晋中市三八红旗手”“全省法院民事审判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山西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队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在同事们眼中,“永丽姐”活泼乐观、酷爱学习、工作细致;在当事人心里,郝法官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待人真诚。
    虽然听说过民事审判法官很辛苦,但第一次走进郝永丽的办公室,记者还是被眼前的“惨景”震撼了。一张不大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案卷,个子不高的“永丽姐”坐在桌前,被周围小凳子上层层叠叠的书籍、资料“包围”了起来。
    这些年,郝永丽承办了2000多件民事案,其中600多件调解结案。
  打铁必须自身硬
    中国政法大学学历,在晋中法院并不多见。虽然是“高材生”,郝永丽却从不以此自倨。她给自己制订了系统的学习计划,年复一年学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随时根据案件审理的需要学习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
    同事段锋说:“好多年前的一次培训结识了永丽姐,至今依然记得她晚上坐在马桶盖上学习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我。”
    在法院工作22年来,郝永丽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写下了几万字的学习笔记。随着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落实,郝永丽被遴选为员额法官。作为民事审判方面的专家、骨干,她已经不能只盯着自己手里的案子了,领导给了她新任务。
    针对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爱学习的郝永丽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民事审判力量重新整合后出现的新问题,在规范裁判尺度和定案方式上想办法、动脑筋,先后起草了《关于涉农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参考意见(讨论稿)》《民事专业法官会议工作规则(试行)》《民事一(二)审庭审程序》等文件,在民事审判的改革创新上有了新收获。
    爱学习的郝永丽也带动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段锋动情地说:“永丽姐是一位值得人尊重、敬佩的专家型法官,我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她耐心地给我解惑,朴实而逻辑性十足的话语,让我茅塞顿开。我喜欢这位姐,始于传闻和敬仰,中于交往和崇拜,终于入心和笃定。”
  民事审判无小事
    “每一起民事案件,面对的都是家庭的责任、社会的冷暖,法庭虽小,但撑起的是公平正义,折射的是法治的尊严。”郝永丽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敬业、尽责。
    曾经一起共事的书记员杨楠觉得:“永丽姐工作认真细致,身上散发出一种强有力的神圣感和坚定的使命感。”
    每一起案件开庭前,郝永丽都要仔细阅卷,以便庭上准确归纳争议焦点、调查案件事实。为了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庭上的温暖、感觉到法官的不偏不倚,她刻意锻炼自己“用心倾听”的基本功,总是柔声细语地引导当事人把理说在庭上。
    曾经在晋中中院实习的实习律师吴宇昕提到“永丽姐”时,说:“有一次她感冒了,鼻音很重,嗓子也不好,可案子堆得又多,她坚持一件接一件地开庭,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面对他们的不解和指责,从没有听到过永丽姐的抱怨。”
    为了让当事人赢得敞亮、输得明白,郝永丽的判决书有着自己的行文风格。她说:“裁判文书得让老百姓看得懂,人家都看不懂,怎么能服你。”每一件文书,她都要抓住一个“法”字、突出一个“理”字,通篇读来,满满的辨法析理、专业的法治思维,但每一个字普通人都能读懂。
    这些年,她办理的案件服判息诉率每年都在95%以上。在微信里,有一位网民“Hao先森”写了一句简单朴实的话:“一个农民在村里给永丽姐打cal”。
    农民老王是一名抗美援越的老兵,曾多年上访,要求村委会、经联社支付他担任负责人期间为集体垫支的80多万元费用,后来起诉到法院。官司从一审打到二审,他始终不服。郝永丽没有急于裁判,而是去认真查阅了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相关规定,认为此类纠纷不属于民事诉讼受案范围,还是裁定驳回了老王的起诉。
    对这个败诉结果,老王却服了。他认为郝法官的二审裁判给他指明了合法的维权方式,还送来了“司法公正维民权”的锦旗感谢郝法官。
    郝永丽有一个愿望:希望通过自己一件件小案子的审理,慢慢地培养老百姓对法律的敬畏、对法治的信仰、对法院的信心。
  梅花香自苦寒来
    民事案件繁琐而细小,既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也没有鲜花掌声带来的激情,但涉及千家万户,牵动亿万人心。作为一名普通的民事法官,郝永丽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她对审判职业饱含热情,对百姓纷争十分纠心,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快给说合说合吧,别让两边闹得跟敌人一样。”在郝永丽看来,调解无疑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方法。
    郝永丽是全省法院调解能手,但她这调解可不是“和稀泥”。郝永丽介绍,在调解过程中,应该把依据法律规定可能出现的后果告知当事人,引导他们在“扭转争议目标、考虑成本核算”理念下调处纠纷。
    王先生因为内退待遇问题与原任职公司发生劳动争议,案件历经6年7次审理,无法有效解决。为此,王先生还逐级上访到了国家信访局,多次放出狠话:内退问题解决不好,他与公司领导之间必有一死。公司一方迫于类似情况较多,宁可官司打到底,也不接受王先生的要求。
    案子辗转到了郝永丽手上,她调阅了所有的审判、仲裁案卷,耐心倾听双方的诉、辩意见,多次与审理过该案的法官沟通,向处理过该案的相关部门了解纠纷发生的原因,做了一番细致的功课,对案情熟稔于心,对双方的核心诉求了如指掌。找到了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症结,郝永丽选择恰当的时机尝试调解,却一次次遭到拒绝。她继续不厌其烦地面谈、通话,向双方当事人陈清利弊、分析困难,最终说服双方接受调解。
    虽然说动心了,但调解过程漫长而艰难。郝永丽针对不同时间段存在的问题,先后用了七种调解办法,一开始是“背靠背”劝和,接下来利用王先生曾经是公司领导、对公司还有感情的特殊性,帮助他换位思考,用真情感化,后来又找到双方信任的人进行多方撮合。
    在双方因补偿数额争执不下时,郝永丽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用了“冷却法”,给双方留出了仔细斟酌的时间。为了让王先生正确认识个人待遇,她组织公司在职员工“现身说法”,诉说现实的待遇和单位的现状,帮助王先生进行比较。在反复的努力下,双方争议的数额差距越来越小,郝永丽抓住时机,“加热增温”,加速了双方合意的形成。
    在反复的调解中,她适时灵活地进行“批评教育”,充分彰显法律的严肃和司法的权威,对当事人提出的明显不合理诉求,坚决不予支持;对双方有辱人格的言行举止,坚决批评制止。经过上百次的调解,在王先生临近退休年龄时,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王先生送来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锦旗。
    在民事审判岗位坚守了22年的郝永丽,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一个普通法官忠于宪法和法律的铮铮誓言,树立起法官群体的良好司法形象,也成为法治建设新征程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许多同事不约而同为她点赞:“永丽姐,你在我眼里是最美!” 晨报特约记者卢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