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1月09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从购买自行车彩电说起

  20世纪80年代前,商品供不应求,多数须凭券购买,即使你有钱,没有购买券也买不到所需的商品,尤其是自行车、手表、彩电等等。
    1980年春,我需要一辆自行车,父亲答应给买,可是搞不到购买券。父亲单位的一位同事买到一辆,挂在家里的墙上,准备将来给儿子结婚用。父亲找到那位同事,对方忍痛割爱,把自行车转让给了我们。
    1986年,我单位发放了奖金。由于领导管理有方,单位经济效益好,因此发放的奖金比较多。我终于攒够了彩电款,并通过关系,找了熟人搞到一张彩电购买券。
    那年的11月26日,我们来到大同古城内的一家电器商店,付出1517元,满心欢喜地把18寸彩色电视机搬回了家。到家安放稳妥,接通电源,当屏幕上出现五彩缤纷的图像时,一家三口惊奇又欣喜!当时播放的是少儿动画片,那鲜艳的色彩、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活泼的卡通形象,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我不由得发出感叹:“还是改革开放好,如果仍吃‘大锅饭’,生产力得不到解放,怎能有好的经济效益?倘若没有奖金,光靠工资,三年也攒不下一台彩电钱。”
    后来市场逐渐繁荣,1990年至今,我们家又购买过5辆自行车,换了3台彩电,但我都未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买它们不再费劲,也无须持券。尽管商品价格涨了些,但收入增加得更多,当年那辆自行车价相当于我三个半月的工资,而如今,我三天半的退休金就可购得一辆。32年前,我和妻子一年的工资刚够买一台彩电;现在,自己一个月的退休金就能购买两台彩电,而且屏幕更大,图像更清,功能更全。
    流年似水,改革开放40多年,商品琳琅满目,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过去愁买不到自行车、彩电,现在满大街是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商店里陈列的自行车几乎无人问津,品种繁多的彩色电视机更让人眼花缭乱……
    王建章(大同市建筑四公司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