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1月09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2]
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

攻坚新体制雷达三获科技进步奖

  刘永坦是我国著名雷达技术与信号处理专家。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研究生院院长,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他自力更生研制了我国首部全天时、全天候、超视距、海空兼容的海防预警装备,创建了我国新体制超视距探测理论体系,实现了国家海防预警科技的重大原始创新。
    1936年12月1日,刘永坦出生在南京一个书香门第。1953年,怀着投身祖国工业化的决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58年,刘永坦参与组建哈工大无线电工程系。
    1979年6月,刘永坦到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和伯明翰大学进修和工作。通过这次难得的科研任务,刘永坦对雷达有了全新的认识。传统的雷达虽然有“千里眼”之称,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世界上不少国家因此致力研制新体制雷达,从而使“千里眼”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曾对新体制雷达进行过突击性的会战攻关,但由于难度太大、国外实行技术封锁等诸多因素,最终未获成果。
    1981年,进修结束后的刘永坦起程回国,开启了对于新体制雷达的技术攻坚。经过10个月的连续奋战,一份20多万字的《新体制雷达的总体方案论证报告》诞生。1983年夏,原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召开方案评审会,对这份新体制雷达方案报告做详细评审,4天后,与会专家们一致表决通过该报告。
    进行雷达研制,研究人员大部分时间都要在现场做试验。外场试验期间,刘永坦带领团队成员常常在条件恶劣的试验现场一干就是几个月,临到春节前一两天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经过不懈努力,1989年,我国终于建成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1991年,该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后,刘永坦带领科研人员继续对新体制雷达技术进行不断攻坚探索,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对长期以来困扰雷达的诸多威胁提供了有效的对抗技术措施,而且比其他技术造价低,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科研成果在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2015年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这项于201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成果,将在保卫祖国海疆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
    由于刘永坦在雷达、制导技术方面的创造性科学成就和突出贡献,他1990年被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刘永坦既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雷达技术帅才,同时又是善于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迄今为止,他已培养研究生80多名,其中获博士学位者40多人,其中不乏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和国家级专家等为代表的一批高层次人才,他的很多学生已成为我国空间遥感、雷达技术、电子对抗等领域的领军人物。